何建宗:香港要“有异”及“有益”于国家

香港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创办人兼主席何建宗(直播截图)

  中评社香港7月7日电(记者 沈而忱)香港一国两制青年论坛创办人兼主席何建宗6日在“回首百年辉煌路·共筑湾区中国梦”论坛上,以《奋战追梦:在融合与差异中前行》为题发言。何建宗表示,“一国两制”的精髓在于,香港的“一制”既要“有异”于国家,也要“有益”于国家,这是“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重要因素。两地融合的深度、广度和速度正在不断增加,这既有国家政策推动的原因,也是客观经济规律使然,只有内地和香港各界找到最大公约数,把握“有异”和“有益”的辩证关系,“一国两制”才能行稳致远。

  “当前,两地融合的深度、广度和速度正在不断增加,这既有国家政策推动的原因,也是客观经济规律使然。”何建宗说,2017年,中共召开十九大会议,明确指出“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和香港澳门的合作,以及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措施。”“融合”从敏感词变成了关键词。十九大报告也提及让香港澳门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表现了“命运共同体”的愿景。

  何建宗表示,融合与差异是一个辩证的关系。差异是融合的前提,没有差异就不存在融合。过去二十多年的经验表明,如何在融合的过程当中,既保存自身的独特性,又能为对方作出贡献,是“一国两制”成功实施的关键之一。

  何建宗提到,融合既然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很多香港人关心的第一个问题,可能是“谁融合谁”。香港是一个特别行政区,是“一国两制”下实施与祖国不同制度的地方。因此,虽然香港面积小,在人口、资源等各方面无法与内地进行比较,甚至占国家 GDP 总量的比例也越来越小;但香港从来的优势或者作用,都不在于人口或者 GDP 的多少,而在于独特的制度对国家的贡献有多大。

  何建宗列举了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 40 年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八十年代在广东发展“三来一补”合资企业,引进香港的资金、管理和专业知识;到九十年代H股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开启内地企业在港融资渠道,并促进内地证券交易的蓬勃发展;踏入21世纪,随着内地经济急速起飞,内地企业通过香港“走出去”,这个成熟资本主义都市的金融和各专业领域在协助内地对外投资和并购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对内地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香港在经济上对内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也是不争的事实。

  2019年“反修例运动”爆发所引起的极端“仇中”甚至是“独立”的思潮令人始料不及。何建宗认为,这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这与香港和内地“三个融合”的不协调发展有关,分别是“经济融合”、“社会融合”和“政治融合”。简单来说,过去几年,两地在经济上和社会上的融合速度加快,但是政治上融合却背道而驰;而政治融合如果失败的话,反过来也会拖慢了两地在经济和社会层面融合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