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国安稳大局 爱国聚人心

  中评社北京7月6日电/网评:国安稳大局 爱国聚人心

  来源:大公报 作者:吴志斌(安徽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香港安徽联谊总会常务副会长)

  2020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香港国安法,并纳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由特区政府公布实施。这是祖国给特区的一份厚礼,是“一国两制”实践过程中的里程碑,是让香港走出暴恐困境和人心撕裂的“起点”。2021年7月1日,“贺建党百年,庆香港回归”的标语随处可见、国旗和区旗随风飘扬,回归日的升旗仪式上,护旗方队首次采中式步操进场,这是香港回归二十四周年首次出见,象征着进入新时代的香港大大方方,名正言顺地迈上了祛除“殖民遗风”,来到新起点。国安法的护航和选举制度的完善,让香港彻底扬弃和告别了一个充满着暗黑暴力的时代,一个沦为境外反华势力试验田的境遇。

  “平不肆险,安不忘危”。如今的香港由乱及治,由治将兴,如凤凰涅盘重生,堪称是香港回归历史上,一个深远重大的转折点。在中华民族百年复兴的历程中,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的新征途中,稳大局是开端,爱国心是关键,求发展是必然。

  笔者曾经将香港国安法比喻成一台深入查找香港安全风险漏洞的“显微镜”,一面让乱港分子原形毕露的“照妖镜”,以及一副让香港市民看得到安全和美好未来的“望远镜”。如今看来,一套国安法定香江之安稳,三“镜”齐作用,护香港回归之正轨,可谓是香港在现实意义上的“第二次回归”。

  笔者也曾将国安法比喻成三阵风,是吹走爱国爱港市民阴霾的“春风”;是刮醒对黑暴保持沉默市民的“大风”;更是震慑“港独”、清理黑暴的“飓风”。回顾国安法实施一年多以来,当局清除了误人子弟的“毒教材”、“黄师”,制定了教材送审和考题审核的新政策,大学与反中乱港的学生会割席,依法拘捕前《苹果日报》5名高层和2名主笔,也起诉了诸如戴耀廷等乱港分子。可以说,国安法是看不见的“风”,却守住了风雨飘摇中香港的“根”。

  稳定香港社会,国安法是外力、是起步、是开端,但要解决香港面对的问题,不能只靠一剂“灵丹妙药”。面对香港错综复杂的社会形势和西方反华势力不甘心失败的狼子野心,我们依旧不能掉以轻心。例如,7月1日,一名警员在铜锣湾闹市遭人用刀刺伤,疑犯当场自杀身亡,当局形容事件是一宗“孤狼式”袭击。事件恰恰暴露出,一方面,这是一场有组织、有黑手、有预谋、蓄意的犯罪,是恐怖组织视香港青年的性命为草芥的政治抗衡和叫板;另一方面,这一场博出位的意图谋杀和暴力罪行,警示着我们,弥合香港人心之路依旧是道阻且长,长路漫漫,香港市民,特别是青年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头脑。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要知道一个人要去刺杀警察,这本身就是一宗值得关注的新闻,而他又以当场用自残、自杀方式为结局,这恰恰说明,当一个人想要同时完成两个“死亡事件”,他的目的无非就是要以“恐怖政治秀”博眼球、博出位,博社会之同情,以达至大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和负面情绪……

  然而,在国安法实施后施行“孤狼式”袭击,这绝不是一桩随意孤立的刑事案件,它深刻地警示着我们,这一场血腥犯罪是自2019年“修例风波”以来,极端“揽炒”分子鼓吹暴力袭击、恐怖图谋的持续发酵和必然发展。一只孤狼的倒下并不意味着隐蔽在香港黑暗角落的其他孤狼都会束手就擒。国安之法虽有威力和震慑,但弥合撕裂与人心回归,却需要付出耐心,用爱国的情感和认同来加以修复。

  7月1日之后的香港,“敢教日月换新天”,迈上了新的“赶考路”,考的是家国之情怎么写,考的是爱国之心如何做,考的是如何修复社会人心之撕裂,考的是香港发展如何与民族复兴同呼吸,共命运。这条通向康庄大道的征途,香港还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走出新时代中国香港特色的发展模式,方不负党和国家的期待、呵护与信赖。

陇南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