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碳中和 基础设施建设大有可为
低碳革命将拉动相关基础设施投资
“实现零碳能源,需要我们全面电气化,尽可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江亿认为,这一选择将推动我国的电力系统从集中变为分布式,形成新的电力网,同时,在用电终端上,将发展灵活用电的柔性负载,实现风电、光电的有效消纳。在燃料上,也将大力发展商品化生物质能源。以上这些能源方面的低碳革命将拉动相关基础设施投资和新的相关零碳产业。
以光能为例,我国可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以屋顶光伏为核心的新型农村能源系统。在山西省芮城县的试点显示,每户农民家庭的屋顶上都可架设一定数量的光伏设备,每户发电可达每年2.2万千瓦时,内部采用直流配电,优先自发自用。所产生的电能除满足做饭、采暖、生活热水等生活用能外,还可以供交通工具充电、农机具农产品加工,此外,还能外送1万千瓦时剩余电能。每户投资仅为10~12万元,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江亿介绍,利用卫星高分图片,已识别出我国农村区域建筑屋顶区域面积达273亿平方米,保守估计可安装光伏20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95万亿千瓦时,可占未来我国电力总量的23%,“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建筑屋顶的光伏开发潜力”。
在城镇建设上,“光储直柔”的配电方式也将有效消纳风电和光电。经过测算,我国城镇建筑屋顶光伏可开发量为8.3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23万亿千瓦时。这些电力可满足城镇建筑自身用电的30%~40%。同时,城镇建筑加上临近的停车场,“一位一桩”的智能充电桩与电动汽车连接,建筑内部配电也将改为直流系统,由此形成“需求侧响应”的用电模式,可成为电力的柔性负载。“在城镇百公里范围内有风电光电基地,这些光储直柔建筑就可以仅靠零碳电力运行。”江亿说。以上推动零碳能源的城镇基础设施也将有较大的建设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