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深海装备实现中国创造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副馆长李宗远说,一百年前我们是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如今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带领下,实现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伟大梦想。这些展品充分展现了我们国家在党的领导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
从望洋兴叹到万米深潜,从遥望星空到登月探火,在逐梦星辰大海的道路上,中国人用心血和汗水,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向人类未知的更深更远处不断前进。
取回月壤本身,就是一个国家科技能力的最好体现
月壤不能种菜,能用来做什么?除了核聚变的材料氦-3,其中还有哪些我们能利用的资源?去年12月19日,国家航天局向中国科学院及国家天文台正式移交了嫦娥五号带回的珍贵礼物——月壤。关于月壤的种种疑问,正在实验室里被一一解开。
1731克!这是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总重量。这个数量,对于国内的相关科研人员来说,是极其丰厚的研究资源。
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还记得自己首次接触月壤实物是在上世纪70年代。由于中美建交,美国赠予中国一块1克重的月球岩石样品,国家分出一半,让欧阳自远等科研人员用于科学研究。
0.5克,小到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见。但对于以往只能通过分析陨石标本来探究太空的中国科研工作者而言,已弥足珍贵。为了让样品得到充分利用,科研人员们绞尽脑汁,先安排非破坏性研究,再做破坏性研究,有的研究甚至只用了几个粉末。原子核研究所、冶金研究所……各个研究方向都参与了进来,靠着0.5克样品,欧阳自远和全国各实验室的同事们用了4个多月时间,一口气发表了14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