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鲁迅启功手稿国图呈现

  中评社北京7月5日电/据澎湃新闻报道,毛泽东、鲁迅、陈独秀、郭沫若、老舍、闻一多、启功……这些活跃在近代史中的人物曾用怎样的文字写下文章?手稿这种具有手工直接性、即兴性、不可重复性等特点的珍贵遗存,体现着他们怎样的心迹和情怀?

  澎湃新闻获悉,由中国文联、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国图之夏——寻踪仰迹·共沐理想之光”主题活动近日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中国书法家协会与国家图书馆推出“崇高信仰”与“光昭九域”两个篇章的展览。

  手稿常因为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意义而得到珍视,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理解手稿的意义和美丽,必须满怀敬畏的看待这些表面并不显眼的纸页,必须爱戴和尊敬那些手稿的主人,因为手稿所承载的正是他们主人的生命痕迹。”

  展览“崇高信仰”篇通过书法工作者历时半载,在撰文与创作过程中,以寻访英雄事迹的亲身体验,去追慕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光昭九域”篇通过瞻仰马克思、毛泽东、鲁迅及爱国进步人士、文艺巨匠等名家的手迹墨稿,更深刻理解他们的情怀抱负。

  澎湃新闻记者在展览的“光昭九域”篇看到,展厅布置素净通透,展架上陈列的是名家手稿真迹或复制件,附有展牌介绍,墙上则悬挂着当代书法家书写的该名家的其他作品,以形成某种呼应并体现出追慕先贤和新的艺术诠释的意味。

  展览中马克思的一件《致燕妮》开始,该信是马克思与小女儿艾琳娜在曼彻斯特恩格斯家中做客时写给女儿燕妮的信。信中,马克思谈到了恩格斯当时正在撰写的著作《爱尔兰史》和弗·阿·朗格的工人问题。

  毛泽东的书法作品常被引用。1957年春节,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谈她读了毛泽东诗词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1933年听到柳直荀牺牲时写的《菩萨蛮·惊梦》。5月11日,毛泽东回信,并作词一首为赠。1957年,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发表后,国家图书馆馆员冯宝琳先生立即设法找到了李淑一同志,从她手里征集到记有这首词的毛泽东亲笔信“这是国家图书馆第一次征集到毛泽东的手迹。该件手稿原藏于国家图书馆,现存于中央档案馆,此次展出的是复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