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泰燊:柳青,让平凡人充满能量

  中评社北京7月5日电/据新京报报道,柳青原名刘蕴华,陕西省吴堡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初期,任《中国青年报》编委、副刊主编。1952年8月,柳青任陕西省长安县委副书记,主管农业互助合作工作。1953年3月,柳青辞去长安县委副书记一职,落户并定居皇甫村,创作出了长篇小说《创业史》。1960年4月,柳青将《创业史》第一部10万册的稿酬16065元,捐给了王曲公社做工业基建费用;1961年开始创作《创业史》第二部时,他向中国青年出版社预借7000元稿费,为皇甫村支付高压电线、电杆费用。1978年6月13日,柳青逝世,终年62岁。2019年,《创业史》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掌声中,一位意气风发的年轻作家走进礼堂。

  “你呀,真打算去农村落户?”周围人满是不解。

  “我已经决定了。”这位语气坚定、眼中充满希望的作家,便是柳青。

  上世纪50年代,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浪潮下,文人柳青决心放弃所有,宁愿降级也要深入西北农村建设一线,举家由北京迁回老家陕西省,并在长安县皇甫村扎根14年,创作出一部反映社会主义人民集体创业的著作《创业史》。这部作品,也是新中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经典作品。

  不久前,描写这位当代著名作家的电影《柳青》上映,主演成泰燊把对柳青的崇敬之情在电影中释放。“作为党培养起来的第一批文艺旗手,柳青无怨无悔,始终坚持以人民至上,坚定党的信念,牢记自己的初心,砥砺奋进。作为一名演员,如果柳青能走进我的灵魂深处,我会把一切让给他,他让我充满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