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用传统之韵描绘当代之美

图片来源:新华网

  中评社北京7月5日电/据光明网报道,在传统工艺步入经济新常态之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适时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了由原文化部、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受各项政策措施的激励和推动,近年来全社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传统工艺热”。在快速发展中,传统工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出现了引人瞩目的新气象。

  首先,传统工艺顺应社会变迁的能力大大增强了,正在衍生出符合当代生活方式的生活美学。

  通常情况下,传统工艺领域因循守旧的做法较为普遍。《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出台,从政策层面上推动传统工艺主动去顺应时代变化。近年来传统工艺的创作和生产逐步转向,不再是单一的仿古产品和礼品,而是开始去关注人民的生活需求,出现回归生活日用的大好趋势。比如,曾一度泛滥的陈设瓷,生产势头锐减,而出现了茶具、餐具、香具、蒸煮器、文房用具等陶瓷新产品。这些实用器不但功能好、花色品种多,而且颇具文化特色和时尚流行样貌。竹编、家具、木雕、玉雕、漆器、刺绣等传统工艺的生产也表现出以创意设计为驱动,以个性化消费需求为导向,注重工艺与艺术、日用与审美、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结合。传统工艺的产品形态大为改观之后,其背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更容易在生活实践中获得民众的真实认同。

  最能体现传统工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就的是近年来“国潮风”的流行。当蚕丝织造技艺、夏布织造技艺、香云纱染整技艺、苏绣、湘绣、京绣等一大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被运用到汉服制作中,传统的物料肌理便以全新的质感、美感和风度走入了大众视野,向世人传递“寻生活本源,悟东方美学”的宗旨。实践表明,传统与现代并非对立,传统文化的韵味才是建构当代生活美学的灵魂。

  其次,传统工艺从传统营销方式向网络营销转变,从销售物质产品向讲非遗故事、传播文化转变。

  由于传统工艺规模企业少,以小微企业和个体劳动者居多,自媒体正可使之如虎添翼。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线下经济遭受重创,却也倒逼传统工艺企业快速转向线上,通过直播带动人气,将观众转化为目标客户,从而带来线上经济的大爆发。目前,传统工艺的电商已初步形成特点:产品须有个性,价格须适中,适合在线拍卖,工艺流程方便直播,文化特色须鲜明。以“短视频+网络直播”为主的线上直播内容,以及运用5G、AR、VR、远程服务等新技术,可放大手工艺的创造性和不可复制性,增强消费者的沉浸式体验感,使消费者更好地领略其中的工匠精神和传统文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