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PPI同比涨幅料“低头”

  中评社北京7月2日电/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涨价与稳价成为近期宏观经济领域的热点话题。一方面,部分大宗商品快速涨价,涨幅偏离供需基本面。另一方面,保供稳价措施迅速出击,有关部门打出一套调控组合拳。

  政策效果正在显现。近期铁矿石、钢材、铜等商品价格出现不同程度回落,单边上涨预期被打破。市场人士预计,部分大宗商品涨价不可持续,后期出现回调概率加大;从6月开始,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涨幅有望逐渐回落,下半年通胀风险仍然可控。

  频频调研为哪般

  在近期的发改委新闻中,调研已成高频词。国家发展改革委28日消息,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日前联合调研尿素市场和价格情况。一周前,发改委和市场监管总局联合调研铁矿石现货市场交易情况。6月17日,还是上述两部门,对煤炭市场运行和价格变动情况进行了联合调研。再早时,6月5日,发改委透露,与市场监管总局派出联合调研组,赴河南调研小麦市场情况。

  调研如此频繁,目标如此广泛,近年来颇为少见。从小麦到煤炭、铁矿石再到尿素,调研始终聚焦“市场”“价格”两大关键词。在业内人士看来,此类调研的本质是“加强市场监管”,目的是“保供稳价”。

  今年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一些品种价格创历史新高,对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5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提出加强市场监管,包括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适时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排查异常交易和恶意炒作行为。“排查异常交易和恶意炒作”正是前述一系列联合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

  保供稳价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