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红星闪耀中国

  中评社北京7月5日电/一百年,对宇宙来说,只是一眨眼的瞬间。一百年,对中国来说,是史无前例的巨大跨越。不管你是否相信,这一切始于最简单的想法:要站起来!要生存!

  近百年来,大批外国人漂洋过海,带着好奇和疑问来到中国。

  他们是谁?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的命运与中国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交集?

  在东西方思想的碰撞下,他们记录了或正在记录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和中国的沧桑巨变。

  打开视频,和埃德加·斯诺、爱泼斯坦等第一批踏上红色中国的西方记者以及新时代的海外网红们进行跨越百年的对话。

  从不同时代的外国人眼中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感受中华大地不同维度的伟大变迁。106年前,加拿大籍人类学学者伊莎白·柯鲁克在中国出生,她从小经历了中国的贫穷与战乱,目睹了中国百姓的疾苦,她选择了共产主义,并随丈夫大卫·柯鲁克加入了英国共产党。青年时期的柯鲁克夫妇、埃德加·斯诺和爱泼斯坦在中国度过了很多难忘的时光。2021年的一个下午,伊莎白·柯鲁克教授翻开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百感交集。1936年,斯诺作为第一位西方记者来到位于陕北苏区的“红色中国”,眼前的一切与“国统区”形成强烈的反差,这让他震撼。他兴奋地拿起相机,随着采访的深入,他对中国共产党的疑问被一一解开。85年前,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中预言中国共产党能救中国,到底是什么让他如此笃定?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斯诺的挚友和学生、波兰裔作家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拿著录音机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放起了《义勇军进行曲》。1951年,爱泼斯坦经过40多天的海上行程,回到这片他热爱的土地。眼前的中国完全变了个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