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探火”伟业 香港团队贡献巨大

  中评社北京6月25日电/据大公报报道,访港航天科学家之一、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昨日向香港学生讲述探测火星的历程,细说天问一号科研团队攻坚克难的故事。孙泽洲特别提到香港科研团队对火星探测任务的贡献,展现了伟大的职业精神。他形容天问一号点燃了中国星际探测的火种,勉励香港同胞积极参与到国家航天建设中来。\大公报记者 黎慧怡(文)文澔(图)

  孙泽洲昨日在香港大学以《“天问一号”的探“火”之旅》开展演讲,他介绍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实现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探测“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他表示,“不容易的背后更加伟大,我们因使命艰巨而感到光荣”,而成功的背后是中国航天65年的积淀和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研工作者十多年坚守初心、不懈奋斗的结果。

  六成团队成员不足35岁

  孙泽洲表示,天问一号翻开了我国星际探测新的篇章,未来还将通过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环绕和行星际穿越等航天重大工程的实施,实现技术上新突破、科学上新发现,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他透露,天问一号团队中有六成以上为35岁以下青年,主任设计师平均年龄不到37岁。他认为,年轻人已成为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同时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也为年轻人提供自我成长的舞台和机会。其中“祝融号”火星车形似蝴蝶的外形结构设计,就是由一名年轻工程师提出的,他说,这个蝴蝶外形方案达至工程与审美两个维度的平衡,最终被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