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新:香港在十四五时期的六大新角色
中评社香港9月5日电(记者 沈而忱)中银香港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王春新4日出席民建联主办的“如何把握‘十四五’规划”圆桌会议时指出,香港可以在“十四五”时期扮演六大新角色,包括国际创科中心、内需促进者、开放加速器、绿色发展标杆、区域核心引擎和国际文教平台。
第一个新角色是国际创科中心。“十四五”规划的突出特点,是确立创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调唯有自立自强,拥有科技自主研发的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才能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在基础研究、创新金融和保护知识产权等诸多创新要素上取得突破,而这些正好是香港的强项。
具体来看,首先,香港创新及科技上游产业的基础研究已是世界级水平,拥有科技、专业服务、人才、法治税制等优势,未来应更好配置资源全力打造国际科技中心,配合国家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其次,创新科技产业的法治离不开创新金融的支持,香港可进一步推动创新金融和创新科技的深度融合,打造亚洲领先的资本市场,为内地创新科技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更多支援。第三,未来香港可与内地加强合作,探索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和协同保护机制的对接,协助内地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引进知识产权仲裁、调节等机制,促进高级知识产权服务与区域产业融合发展。
第二个新角色是内需促进者。在“内循环”之下,与其中国经济发展动能将进一步从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其中,消费将成为“内循环”的第一大支柱。此外,“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说明投资将成为“内循环”的另一大动力。香港可以从推动港企扩大内销、扩展进口分销业务、建立有效的内销渠道和网络、提升政府专项基金支援中小企拓展内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港企扩展内销市场提供金融援助,以及协助内地完善消费者保障等入手,促进内地扩大内需。
第三个新角色是开放加速器。香港可以助力内地建设更高水准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方面,香港可以在贸易投资新体制上提供示范,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另一方面,可以抓住内地加大开放带来的上级,促进贸易和物流行业的发展。此外,香港可以借助自身在绿色发展、高度开放、规范廉洁等优势,协助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第四个新角色是绿色发展标杆。据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内地至少需要逾两万亿美元的投资在绿色项目上。香港在内地发展绿色债券和绿色金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大湾区绿色金融的先导者。2020年香港成立了绿色和可持续金融跨机构督导小组,以监管政策和市场发展为两大重点,巩固香港作为亚洲及全球绿色金融中心的地位。
第五个新角色是区域核心引擎。中央高度肯定港澳在开放、体制、创新、服务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可以为大湾区乃至全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高品质发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支持。
第六个新角色是国际文教平台。港澳高等教育在亚洲地区乃至全球等有较高地位,拥有一批具世界水准的大学,拥有一批高水准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国际知名学科和重点学科,拥有一批全球顶尖的科技专才。另一方面,香港是内地与欧美、日韩、东盟、“一带一路”国家的文化交流基地,拥有建设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基础,有条件成为国家文化交流及民间外交的最佳平台,以及展示国家优秀文化的窗口。
中评社香港9月5日电(记者 沈而忱)中银香港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王春新4日出席民建联主办的“如何把握‘十四五’规划”圆桌会议时指出,香港可以在“十四五”时期扮演六大新角色,包括国际创科中心、内需促进者、开放加速器、绿色发展标杆、区域核心引擎和国际文教平台。
第一个新角色是国际创科中心。“十四五”规划的突出特点,是确立创新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调唯有自立自强,拥有科技自主研发的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才能实现真正的高质量发展。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在基础研究、创新金融和保护知识产权等诸多创新要素上取得突破,而这些正好是香港的强项。
具体来看,首先,香港创新及科技上游产业的基础研究已是世界级水平,拥有科技、专业服务、人才、法治税制等优势,未来应更好配置资源全力打造国际科技中心,配合国家抢抓第四次工业革命机遇,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其次,创新科技产业的法治离不开创新金融的支持,香港可进一步推动创新金融和创新科技的深度融合,打造亚洲领先的资本市场,为内地创新科技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更多支援。第三,未来香港可与内地加强合作,探索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和协同保护机制的对接,协助内地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引进知识产权仲裁、调节等机制,促进高级知识产权服务与区域产业融合发展。
第二个新角色是内需促进者。在“内循环”之下,与其中国经济发展动能将进一步从外需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其中,消费将成为“内循环”的第一大支柱。此外,“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说明投资将成为“内循环”的另一大动力。香港可以从推动港企扩大内销、扩展进口分销业务、建立有效的内销渠道和网络、提升政府专项基金支援中小企拓展内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港企扩展内销市场提供金融援助,以及协助内地完善消费者保障等入手,促进内地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