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樊静蓉
中评社北京6月20日电/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我没有辜负北大在我心中播下的马克思主义火种!”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毕业生、重庆市渝北区玉峰村党委书记助理樊静蓉骄傲地说。6月18日,在“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宣传和互动引导活动启动仪式上,樊静蓉分享了自己对“大思政课”的理解和自己当大学生村官的故事。樊静蓉心中萌生出当大学生村官的念头,还要从2018年5月2日说起。习近平总书记当时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他勉励同学们能够真正把所学转化为行动,去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曾经,樊静蓉学习马克思主义,只为“读懂”与“感悟”,总书记一番充满力量的叮嘱,给了她走出书斋、走向广阔天地的勇气。
谈起刚来到玉峰村的日子,樊静蓉陷入了回忆。在这里,乡亲们并没有把她当成一个“外来妹”,大家都无微不至地帮助她。然而,村里的工作,可不是她想象中的“田园牧歌”。除了无孔不入的蚊虫、泥泞的山路在考验着她,还有群众工作的难题。
“我们考察了全村的种植情况后,准备成立生产互助合作社,想让乡亲们拿土地入股,种植果苗,统一销售时,141份入股协议书,一户一户送出去,却没收回来几张。组织开‘坝坝会’,平日里热情可爱的成昌均大爷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跳出来说怪话、喝倒彩,甚至带头离场;入户做工作时,他又把我们拦在家门外,说我这个大学生地都没种过,尽说些坑人害人的大话。我既尴尬又难过!”樊静蓉说。
退缩犹豫之时,一本一直带在身边的书给了她灵感。樊静蓉一直带着《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时光倒流,打地坝,办沼气,青年时代的总书记是怎么把这些原本乡亲们不看好的事情,一件件办成的?
樊静蓉拿着这本书读了又读,总结出诀窍无非八个字:行胜于言,干字当头。那就先把事情干起来呗!在征得几户村民的同意后,大家干了起来。经过连日除草、翻土、起垄,这片原本沉寂的土地又“活”了起来,看到有了起色,乡亲们纷纷主动申请加入合作社,拧成一股绳,日子越过越红火!“现在,预计每亩地将带给乡亲们4000元的收入增长,村里森林公园也要申报4A级景区。”樊静蓉自豪地向大家展示着乡亲们一起努力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