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6月21日记者会全文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召开记者会(中评社 段晓鲁摄)

  中评社香港6月22日电(记者 张心怡 段晓鲁)随着疫情放缓,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昨日下午举行记者会,公布放宽社交距离措施。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食物及卫生局常任秘书长刘利群和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总监林文健医生亦有出席。林郑月娥在记者会上指出,周四起调整部分社交距离措施,包括放宽一些聚集活动的参与人数上限,若三分之二出席人士已接种第一剂新冠疫苗,上限更可放宽至场地可容纳人数100%。

  她还谈到,本港已14天本地个案“清零”,已正式与澳门特区政府商量,恢复港澳通行,但有多个条件,包括会有配额,口岸不会完全开放;其次一定要完成疫苗接种;另外无论在离境及入境,都要做病毒检测,最后亦要有熔断机制。

  以下是各人开场发言:
 
  行政长官:各位传媒朋友、各位香港市民,今日我联同相关同事召开这次关于疫情最新情况的记者招待会。今日是一个相当标志性的日子,因为今日我们没有任何本地个案;换句话说,香港已经连续14天完全没有本地个案,即是14天“清零”。对上一宗的本地个案,按我们的记录是在六月七日──但那是一宗有关连的本地个案,大家都知道,涉及三母女──由该日起计至今天,整整14天再没有任何本地个案,无论是源头不明或有关连的本地个案也没有。关于那家庭有三宗个案,亦涉及大家当时非常担心和关注的变异病毒株,稍后卫生防护中心总监林医生会再跟大家交代。在有关个案发生后,大家都留意到特区政府真的是严阵以待,做了大量检测和追踪工作,透过针对该三位人士曾经到过的地方和她们居住的地方,发出强制检测公告或限制与检测宣告,即小区围封,以进行病毒检测,合共检测了超过30 000人,但没有发现确诊个案;亦追踪了140名紧密接触者,安排他们入住政府检疫中心,除了该家庭首位确诊者的妈妈和姐姐外,亦没有再找到确诊个案,因此早前我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说是放下心头大石。
 
  在“外防输入”方面,特区政府继续以非常严谨,但同时更加精准的态度来控制,减少从外输入的机会。目前来说,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措施是按有关地方、国家或地区的风险,分为A、B、C、D四类,在A类中再分为A1和A2,A1属极高风险、A2属甚高风险;B类的国家和地区属高风险、C类属中风险,D类则属低风险。按这些地方的风险为本,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最严格当然是禁飞,即是来自属极高风险的地方的飞机暂时不能抵港;有“熔断机制”针对其他曾经输入个案,特别是有变异病毒株个案的航机;在机场有很严格的病毒“检测待行”(test-and- hold)措施;亦有在指定酒店不同时间的强制检疫安排,因此目前来说,在“外防输入”方面,我们认为是做得非常严格。自五月下旬至现时为止,在广东出现大概百多宗个案,有些在广州、有些在佛山,最近亦有是在深圳,但可以在此说明,截至今日,从广东输入的个案一宗也没有,这再次说明内地当局在外防输出方面是非常成功和有效,即透过围封小区,只准进、不准出,防止了有任何感染风险的人士离开广东省往全国其他地方或香港。

林郑月娥(中评社 段晓鲁摄)

 
  回顾我在四月十二日向大家介绍的抗疫新路向,如果大家记得,这个抗疫新路向,英文来说我们用四个“R”形容,即尽量不再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希望能够让各行各业恢复营业的机会,但同时针对有风险的个案或情况,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当然亦希望社会大众全力支持。自四月十二日至现在已两个多月,我们看到香港在抗疫方面的情况是绝大部分营业处所皆可恢复不同程度的营业和活动;所有学校皆可让学生回校接受面授课堂;中学文凭考试亦顺利完成。在这段期间,亦有一些大型活动,譬如Art Basel、单车国际比赛,以至每周的赛马活动,以及很多机构举办的研讨会、座谈会、商业活动均相继安全、成功地举办。由于有了这些新增的商业活动和人流,大家可以看到经济亦有复苏的好势头──我不能说已经进入复苏的局面,但有好势头──这反映在本年首季的实质经济增长,按年有7.9%,亦反映在正逐渐改善的就业情况,上周公布的最新的失业率由早前高位的7.2%逐步下降至最新三月至五月的6%。有了这良好势头和我刚才所说整体稳定下来的情况,是时候要再向社会交代下一阶段的抗疫工作。
 
  到这一刻,正如我在四月提出的抗疫新路向,同样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建立了非常足够的能力,令我们有信心,如果真的不知何故而有“走漏”的个案,令社区出现零星个案,我们亦有足够能力控制疫情不在社区爆发,减少它的传播风险。例如在第四波时,我们看到有几个群组,如健身室群组、一些饮食群组,但相对于早前的跳舞群组,其实在社区的爆发和涉及被感染的人士数目均大幅下降;到后期有屯门友爱邨个案,我们亦防止了它扩散,透过非常严格的紧密接触追踪和大量的病毒检测,可以找出这些个案,防止它在社区继续传播。我们同时亦留意到有不少专家──海外或者本地的专家──都认为新冠肺炎病毒可能无法完全消除,所以在这个大前提下,我们必须要再认真考虑在防疫的大前提下应该采取什么步骤。
 
  这段时间我留意到商界很多朋友都提出希望能够进一步放宽,让他们可以有多些营业的机会;亦看过一些社会的调查,说市民都觉得现时的社交距离措施很紧,所以我们都同意可以作一定程度的调校,调校的方向当然是以放宽为原则。今日公布的一系列措施,生效日期是本星期四──六月二十四日零时开始会推出新一轮的社交距离措施。这系列的社交距离措施或许不能完全令业界,即商业处所的营运者满意,市民亦可能还是觉得很紧,但希望大家谅解,要真正达致比较安全、风险可控的情况是需要靠提高疫苗接种的比率。截至昨晚,香港共为市民接种了322万剂疫苗,注射了第一剂疫苗的占合资格人口的28.5%──因为一般接种了第一剂疫苗的人士都会接种第二剂,所以以此计算社会上有多少人打了针,以慢慢建立疫苗屏障──现时大概是不到三成。我们已经开始疫苗接种计划接近四个月,接种率是不到三成,相对于内地或者新加坡,更不用说欧洲国家或以色列,这个不到三成的水平是不理想、是低的,所以我们必须继续持续地呼吁大家“全城起动 快打疫苗”。
 
  现在我先请卫生防护中心林文健医生向大家交代目前在香港和全球的疫情,因为事实上应该有约两个星期没有召开过4:30记者会,所以让林医生先向大家说说疫情的情况,稍后我和陈肇始局长会向大家交代一系列的新措施。

陈肇始(中评社 段晓鲁摄)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总监:截至今日零时零分,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正调查三宗新增2019冠状病毒病确诊个案,三宗个案全部为输入个案。当中两宗由英国输入、一宗由印尼输入,三宗个案均验出带有L452R变异病毒株。累计至今日为止,香港确诊的新冠病毒个案已有11890宗,当中有210名患者死亡。
 
  回顾过去两星期,即14天,由六月八日至二十一日,累计报告有27宗确诊个案,全部为输入个案。我们从这些输入个案看到的趋势,首先是越来越多与变异病毒株感染有关。刚才提到27宗输入个案当中,有17宗与变异病毒株有关。这17宗个案当中,其中八宗涉及N501Y变异病毒株,九宗涉及L452R变异病毒株。我们亦看到第二个趋势,就是在输入个案的压力上,似乎L452R变异病毒株个案正慢慢增加,较以往N501Y变异病毒株相对为多,L452R变异病毒株似乎有后来居上之势。
 
  至于香港面对变异病毒株的整体形势方面,截至六月二十日,香港共验到285宗带有N501Y变异病毒株的个案,而(截至六月十九日)带有L452R变异病毒株的个案累积则有112宗。
 
  特别要一提的是,我刚才说正在调查三宗个案,两宗由英国输入,一宗由印尼输入,其实我们看到从英国输入而带有L452R变种病毒的个案,在过去两星期已累积至四宗。故此,大家可看到这些变异病毒株似乎在全球各地的扩散均有与日俱增的趋势。虽然香港现时疫情相对稳定,但面对周边以至全球的形势是相对严峻的。首先全球感染数字已超过1亿7 500多万宗个案,单是上星期已增加260万宗新增个案,同期全球超过72 000名患者死亡。
 
  此外, L452R变异病毒株已扩散至超过80个国家。我想提一提,因为从英国到香港的人数流量相对多,在英国本土,根据当地卫生当局的公布,单在昨日已录得超过9 280宗个案。在对上一周,即是六月十四至二十日的一星期内,总共有65 558宗个案,较之前一星期上升了30%。在这些新增的个案中,超过99%均带有L452R变异病毒株。今日我们亦正在调查两宗由英国输入并带有L452R变异病毒株的个案。我希望提醒市民,全球疫情仍然严峻,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其中观察到一个经验,就是英国激增的个案中,很大部分是在青年人以及未接种新冠疫苗人士当中发生。大家亦知道,早前L452R相关病毒株在周边地区肆虐,亦迅速攻陷一些之前疫情稳定的地区,原因就是这些地区本身的疫苗接种率非常低。
 
  故此,要做好预防措施,现时香港在疫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大家一定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除了在各界别及各层面要加强接种疫苗外,其中一个较令人担心的,就是香港长者的疫苗接种率偏低。举例说,80岁或以上的长者接种了第一剂疫苗,在该年龄组别中大约有4.66%;而完成接种两剂疫苗,在这个组别中亦只有约3.55%。

林文健(中评社 段晓鲁摄)

 
  所以,大家想想,香港面对这样大的输入个案压力,如果长者的接种率偏低,一旦有个案流入,情况会令人非常担忧。尤其是我刚才所提到的,在香港的210宗因为新冠病毒而死亡的个案当中,65岁或以上长者的死亡率超过88%。大家可想而知,我们必须加紧全民接种,大家应积极参与。
 
  我亦想提一提,因为有很多谬误,令长者或患有慢性疾病人士对接种疫苗可能会担心。其实卫生防护中心辖下的联合科学委员会联同行政长官专家顾问团,已审视科学数据并建议长者或患有慢性疾病人士,只要之前适合接种流感疫苗,其实亦可以相对稳妥地接种新冠疫苗,希望各位传媒朋友和市民可以掌握这信息。最后都提提大家,紧记要快接种、勤洗手、戴口罩、减社交,令香港能保持疫情受控,谢谢。
 
  行政长官:谢谢林医生。今日我和陈局长向大家公布社交距离措施的调整或放宽,是基于在过去一、两个月所说,以“疫苗气泡”为基础,我们重视并希望从而可以推动更多香港市民接种疫苗;但同时间,按着抗疫新路向,亦要更精准,更聚焦,所以我们会按市民需要及营业处所需要做的活动的风险来决定如何放宽。例如饮食活动,因为要除下口罩,而且会和周边的人有比较紧密接触,亦有侍应生接待,会多一些接触;相对于一个可以在整个活动中佩戴口罩,比如坐着开会、出席论坛或听演唱会,这些活动当然有不同的风险,所以亦会在今次放宽的措施中考虑。另外,我们要考虑一个因素,就是活动有没有主办机构,及主办机构是否有能力按政府的要求规管出席的人士。一个有组织性、有发出请柬、有通知参与者要接种疫苗才可以出席的活动,和一个开放式的活动相比就相差很大,这一系列的因素都在考虑范围之中。
 
  今日公布关于各式各样的活动或处所的安排,基本上是三大类。第一类是不变,即在未来两个星期不会作出改变,譬如一些公共浴室,早前已容许它们营业,所以无需要再作特别改变,另外戏院容许75%的入座率上限,亦不会改变;第二类是有明显放宽,即我们不要求营业处所做额外的工作,但经过这一段时间,疫情稳定下来,我们觉得今日可以公布由星期四开始,即使它的营运方式是一模一样,都可以放宽;第三类是正如我所说,按着“疫苗气泡”,如果出席的人士和参加的人士愿意接种疫苗,可以令放宽更进一步。现在我先请食物及卫生局局长陈肇始教授向大家介绍属于第599F章的食肆和该章节内规管的处所的安排。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各位传媒朋友、各位市民,香港疫情渐趋稳定。但刚才大家听到林医生说其实外来的风险,因为外地有变异病毒而且疫情仍然严峻,所以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但因为本港疫情稳定,社会上有一定诉求希望回复正常活动。所以,正如行政长官所说,我们会继续以“疫苗气泡”为基础,按风险为本的原则,进一步看看怎样放宽部分社交距离措施。
 
  我们在今日稍后时间会就放宽的细节发放新闻稿,现在我先谈一谈当中的重点。  
  第一,就餐饮业务处所而言,我们会维持现行的A、B、C和D四类运作模式。A类及B类的运作模式不变。C类餐饮业务处所的顾客人数上限由该处所通常座位数目的一半上调至75%。
 
  为鼓励更多餐饮业务处所采用D类运作模式,如处所的所有员工已完成两剂疫苗接种并已过14天,我们会把顾客数目上限由该处所现时通常座位数目的75%,上调至100%,另外,每枱人数上限会放宽至12人,宴会人数上限亦可获放宽至180人。顾客接种疫苗要求方面,会由必需百分百已接种第一剂疫苗,放宽至每枱人数或宴会人数的三分之二。因为我们知悉有部分人士是小朋友或因身体问题未能接种疫苗人士,所以有这样的安排。
 
  此外,在员工及顾客接种疫苗的要求不变的情况下,酒吧或酒馆、夜店或夜总会,每枱人数上限会获放宽至四人。派对房间及卡拉OK场所的每个房间或每枱人数上限会获放宽至八人。上述处所以及麻将天九耍乐处所的顾客数目上限亦可获得放宽。我们亦会额外提供多一类运作模式,让刚才提到的五类处所在员工已完成两剂疫苗接种并已过14天的情况下,进一步放宽每枱或每个房间的人数上限、顾客总数以及开放时间。浴室的运作模式不变。
 
  所有公众及私人泳池的人数上限可获放宽至可容纳人数的50%。在员工及顾客均已接种疫苗的情况下,个别泳池可获进一步放宽其可容纳人数上限。
 
  我们亦会放宽现时在餐饮业务处所和刚才提及的表列处所内的现场表演,条件是表演者已接种第一剂疫苗并遵守相关防疫规定,包括在表演时尽量佩戴口罩。
 
  至于两个主题乐园内的表演者,如已完成接种疫苗,在户外表演时可无需佩戴口罩。
 
  健身中心方面,如训练小组房间内的所有成员,包括在该房间内的工作人员、教练、学员等如已完成接种疫苗,在成员之间保持足够距离的情况下可以不用佩戴口罩做运动,而若该小组的教练因健康理由而未能接种疫苗,则须佩戴口罩。
 
  上述提及的各项放宽措施,亦同时适用于各展览场地、酒店及私人会所内的相关设施。
 
  新一轮的社交距离措施会于六月二十四日凌晨零时起生效,为期14天,直至七月七日。  
  政府会继续严厉执法,确保营运者及市民遵守各项防疫措施。自从四月底引入“疫苗气泡”概念以来,执法部门共巡查餐饮及表列处所逾98000及35000次,分别提出126及68宗检控。就佩戴口罩及限制群组聚集规例,各执法部门在过去一个月在其负责处所范围内的公众地方,合共巡查110000次,并向违例者发出了近2 000张定额罚款告票,并作出46宗检控。
 
  最后,我必须重申,参考国际经验,“一刀切”地放寛社交距离措施,很容易会造成疫情反弹。所以我们会以“疫苗气泡”为基础,因为有其科学根据,亦是国际趋势,希望各位未接种疫苗的市民尽快接种疫苗,让香港回复常态。多谢。

  行政长官:如果大家听得不太清楚,相关政策局和部门会就着今日我们所说的措施适当地发出新闻公报交代详情。
 
  接着我想说说关于聚会。这是另一条法例,即第599G章规例所规管的聚会,大前提是在第599G章下的四人聚会限制不会修订;但在这大前提下,针对我刚才所说的几个考虑因素,有些聚会的限制会适当地放宽。考虑到这些聚会的参加者有佩戴口罩,而早前放宽这一类活动是没有考虑到要参加者接种疫苗,经过了一段时间,香港有约30%人已接种第一剂疫苗,因此可以在这些聚会的放宽措施引入“疫苗气泡”的概念。
 
  所谓“已完成接种疫苗”的要求,按刚才在餐饮业D类的做法,也不是要求所有出席聚会的人士皆已完成接种,因为事实上听到很多意见表示很困难,有各式各样的原因未接种疫苗,所以我们的要求是,若某场聚会要获得较宽松的限制,“已完成接种”的意思是指三分之二,即须要有三分之二出席聚会的人士已接种第一剂疫苗,便属于合资格。第一类是宗教聚会,我们听到很多宗教团体表示目前的出席人数上限为处所容量的30%,未能满足很多教友的要求,因此在不改变现状,即没有额外要求之下,可以放宽至50%;但若能满足我刚才所说的三分之二出席宗教活动的人士已接种第一剂疫苗的要求,则可放宽至100%,基本上是回复正常。第二类就是不设食物或饮品供应的婚礼──并不是婚宴──婚礼目前仍然是以20人为上限,同样地,因为一般来说婚礼都应该有一个场地,所以在不改变要求,即不须要理会出席者是否已接种疫苗的情况下,出席人数上限可放宽至处所容量的50%;如出席婚礼的宾客或新郎新娘等愿意达至三分之二人士已接种疫苗,则可放宽至100%。另外,在商业活动中的股东周年大会、EGM(特别股东大会)等亦一样,现时只容许20人出席,无须要有额外要求即可放宽出席人数至场地容量的50%,如有三分之二出席股东大会人士已接种疫苗,则可放宽至100%。本地旅行团目前的上限是30人,如有三分之二团友已接种疫苗,可以放宽至100人。我们亦留意到近日已经多了很多活动,因为七月一日临近,有24周年纪念活动,亦有一些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的座谈会。我们很清晰地说,如果是在酒店或会展中心的大礼堂或宴会厅举行,而参加者全部佩戴口罩和坐在座位,并不会饮食,有关聚会亦可以放宽,按我刚才所说的情况做。正如我所说,详细情形稍后会再透过新闻公报交代。
 
  接着说说人员往来,即出入境措施。大家都留意到,最近欧盟向欧盟成员国发出了指示可以放宽,包括现时不准许非欧盟人员进入的一些欧洲国家会放宽,换句话说,香港居民稍后亦可进入欧盟国家。个别国家亦会订立一些条件,例如法国要求入境人士已接种疫苗,已完成接种该国认可的疫苗就可获免检疫,亦无须有很必须的理由,即所谓"compelling reason",才可进入法国。我相信个别欧盟国家稍后亦会公布。
 
  既然香港已经达致疫情非常稳定,可以说在国际上我们现时的情况是非常理想,我们是时候需要相对开放,尤其是与一些和我们情况相近的地方。另外,社会上亦出现了一个要求,就是由于有这么多香港市民已接种疫苗,他们亦需要出外办事、探亲、旅游等,他们欲前往的国家可能已经没有检疫要求,他们很乐意前往,但他们回港时作为入境人士,须要接受目前14日或21日的强制检疫,对他们带来很多困扰。我们今日公布的措施会一并考虑这类香港居民出外后返港的需要。大家留意到,在六月九日,卫生防护中心辖下联合科学委员会联同我的四位专家顾问团召开会议,亦交代了他们认为事实上有放宽的空间,因为现时相对多人已接种疫苗,不单是香港,全世界也是,所以可以新增一项要求,就是检测抗体,或者称为血清测试。若血清测试结果呈阳性,即该名已接种疫苗人士已有一定的抗体,亦对疫苗接种有反应。当日他们的建议是,若入境人士能满足三项条件,强制检疫期可以缩短至七日。三项条件当中有两项是我们目前已在采用,其一是要已完成接种,即是已接种第二剂疫苗并相隔14天,第二是进入香港时须要在机场进行病毒检测,完成检测才可获放行前往检疫酒店。第三项是新增的要求,就是这类人士抵港后──我们的专家不太同意,亦不接受他们在离开自己地方前来香港时进行的血清检测──抵港后须要进行血清检测,它的技术名称很长,请你们参考新闻公报。若检测结果呈阳性,即该入境人士已产生抗体,便会被视为满足了第三项条件,检疫要求可减至七天。这种血清检测会设有效期,他们的建议是在三个月内有效。  
  按联合科学委员会向我们提供的专家意见,我现在公布将会分两个阶段对入境香港的人士──从外地入境,并不包括内地和澳门──从外国入境的人士的强制检疫期可分两阶段减至七日。这些抵港人士第一当然是须要已完成接种疫苗,即接种第二剂疫苗后再过14天;第二,同样要在机场接受病毒检测,即我们所说的test-and-hold;第三就是须要接受血清测试并且结果呈阳性。
 
  为什么要分阶段呢?就是我刚才说的情况。第一阶段适用于香港市民,已接种疫苗的香港居民明天就可到我们认可的化验所或私家医院进行血清测试,若结果呈阳性,这名香港居民就可以出外,到他回来──如果在三个月内回来──可以在机场出示其血清测试阳性结果,便无须接受14天或21天强制检疫,而只须在检疫酒店检疫七天。
 
  第二类我们需要一些时间安排,因为要抵港后才进行血清检测,究竟在哪里做、如何做──是抽血还是刺手指──我们还需要一些时间安排。第二阶段就是适用于从外面到港,一般来说是非香港居民,他从外面到香港,同样是已完成疫苗接种,在机场进行了病毒检测,亦要提供呈阳性的血清检测结果,便只须要接受七天强制检疫期。正如我所说,我们还在研究这些详细安排,但现时看来情况将会大致如此:抵港人士在机场进行病毒检测都要等待几个小时,我们会安排合资格的医护人员,通常是化验所派出的护士,在机场内帮他抽血,但不可能即时在机场通知结果,因为要回化验所化验,时间较长,所以抵港人士完成病毒检测并呈阴性后,他可以先到预订了的检疫酒店内等待;可能等到第二天──一般都是第二天──就会通知他的血清检测结果是阳性,换句话说,他便不用按原先要求作14天或21天检疫,七天就可以离开,当然期间可能再须要接受检测,详细情况我们需要安排。
 
  何时能够推出呢?第一期我估计是六月三十日,本月底我们可以做到第一个阶段,即香港人出外,因为他们已接种疫苗,而且可以马上在香港找化验所证明他的血清是阳性;我们会尽快推出第二期,希望在一个月内就能够做到第二期,让外面的人到港。
 
  另外,关于跟内地和澳门方面,近日都有说过,我们已正式跟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展开商量,如何可以有港澳通行。当然我们今天已经达致14天“清零”,但通行条件都有以下几个元素:第一,一定有配额,不会完全开放,因为现时的口岸事实上很难应付太大量的旅客抵港,要进行很多检查,甚至可能不能再用以前的e-道容易地过关,所以一定有配额,而且会由少配额开始,然后慢慢增加配额;第二,看来一定是要接种疫苗,两地都觉得应该要完成疫苗接种;第三,一般来说都应该须要接受病毒检测,无论是离境前须要病毒检测,或抵港、或抵澳时均须要病毒检测;第四,亦会有“熔断机制”,即无论香港或澳门突然间又有一些个案,在什么情形下就要暂停港澳通关安排。这是香港和澳门的情况。
 
  至于香港和内地,要不是因为广州在五月下旬出现了一些个案,其实我们已经推出了名为来港易的计划,就是在广东的非香港居民可以免检疫抵港。现时我们会继续密切监察情况,当广东的情况稳定,我们会先推行这个来港易计划。同时间,一个较大的人员往来政策是需要跟中央商讨,我会尽快提交特区政府的建议给中央考虑,应该用什么方法,让香港和内地人员可以恢复免检疫或降低检疫要求的通行。中央完全知道这是很多香港市民的诉求,特别是需要返回内地做生意、视察自己的工厂或探亲,诸如此类。我们会抓紧去做这项工作,希望尽快能够有一定的安排向大家公布。
 
  我们今日的介绍到此为止。聂局长也在,如果大家对于接种疫苗有问题,公务员事务局局长聂德权可以帮忙回答。

  以下是记者会答问内容:
 
  记者:你好,首先想问14日本地“零确诊”方面,你们形容疫情已经稳定,想问为什么四人“限聚令”不放宽,但是在室内,例如在会展庆祝七一回归的活动就能放宽,其实是否不想有游行出现?游行又是否能作为接种疫苗的诱因?放宽酒吧及卡拉OK场所的防疫措施,政府如何可以确保它们不会违规,以及确保顾客已完成疫苗接种?其实之前亦有传媒揭发,有出现怀疑违规情况,想看看政府如何确保。就与澳门讨论恢复通关,初步配额会是多少?来港易会否有一个时间表?
 
  行政长官:来港易的时间表要看广东的情况,首阶段的来港易一直都只适用于广东省,即是在广东省的非香港居民。大家留意到,尽管广东出现这些个案,回港易并没有暂停;而我刚才亦很简单地重申或者介绍,我们在过去这个月——其实一直以来都没有——比较近香港的地方,例如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出现一些个案,但是并没有一宗个案是由广东省输入香港。这段期间,仍然有香港居民透过回港易回港,因此这给予我们信心,由于内地管控离开小区的措施非常严谨,可以防止离开小区而导致传播,所以我希望能够争取尽早推行来港易。
 
  澳门方面我们现时未有时间表,因为凡是要跟对方磋商,都不适合由我们单方面公布。我们得到的信息是不需要与来港易挂钩,可以是一个香港和澳门双方讨论的方案;因为原本的来港易是适用于澳门,但现在我们不需要等待来港易计划推行,才能处理香港与澳门人员的往来,可以由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区政府讨论。
 
  在我请食物及卫生局局长或常任秘书长谈执法的问题前,就第599G章的四人限聚,如果大家有留意我刚才所说,在处理放宽这一轮社交距离措施,包括聚会的措施,我们要考虑的当然是以疫苗接种为基础,也要考虑该活动可能带来的传播风险,亦要考虑这个活动有没有一个主办机构、组织或场主有能力可以按特区政府的要求而作出适当的规管。在考虑刚才一系列的原因后,我们觉得现在适合放宽的主要是今日跟大家详细介绍了的措施。执法方面……
 
  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多谢行政长官。执法方面,这位记者朋友提及酒吧和卡拉OK。大家留意到我们对于Cap 599F下的表列处所有多方面的要求,例如探热、是否有佩戴口罩、是否有量度体温等方面;另外一些是关于容量方面,是否超出50%或75%的容量要求;第三是关于每枱人数上限,如果有违规情况,我们一般都有执法部门跟进惩罚,稍后常任秘书长可以说一说最近的整体执法情况。另外一些要求,如果是D类(食肆),即无论员工和顾客都须要接种疫苗和使用“安心出行”应用程式,就这两方面的要求,食环署和警方都不时有联合行动去视察和检视职员有否接种疫苗,和查阅他们的接种记录,对顾客亦一样,创新及科技局已安排“安心出行”应用程式可以加入市民的疫苗接种记录,便利相关处所即时检视顾客是否有接种疫苗。这些处所根据法例,须要求顾客出示“安心出行”。我请刘利群常任秘书长说一说最近的整体执法情况。  
  食物及卫生局常任秘书长(食物):就如何确保餐饮及表列处所,例如酒吧、卡拉OK、夜总会等没有违规,主要有两个途径:其一是由食环署提供相关指示或规定内容,确保相关处所知道现行的规定是什么,相关规定刚才局长已经提及。而在过去一段时间,食环署本身,有时会和警方一起,已经加强个案巡查和执法。在刚过去的三天,即星期五、星期六和星期日,两个部门进行联合行动巡查了40多间餐饮处所,包括酒吧、酒馆和38间其他处所,亦包括卡拉OK和夜总会。我们发现有一些卡拉OK场所和夜总会违规,未有确保所有顾客和员工已经接种第一剂新冠疫苗,这是在局长指示下,它们开门营业须达到的规定。食环署已经向相关负责人展开检控程序。但除了检控这司法程序外,亦有行政上的安排。由于相关处所违规的事项较严重,顾客或员工没有接种第一剂新冠疫苗,所以在他们违规后的翌日,根据行政措施,我们已经采取了减低传染风险的相应措施,相关处所须按指令关闭14日,即除法庭的司法程序外,为减低相关传播风险,他们须即时停业14日。
 
  另外在顾客方面,由于他们在进入场所前须接种疫苗,但他们未能提供相关接种证明,所以将视之为没有遵守相关指示,亦违反了规例的有关规定,食环署已发出定额罚款通知书予相关顾客,即罚款5,000元。希望大家尽量可以在知悉相关措施的安排和规定下,到卡拉OK或酒吧消遣时,确保自己符合所有相关措施和规定。

  记者:想问对于与内地通关方面,目前有没有什么进展?刚刚提及广东省疫情成功受控,但为什么到这一刻还未可以与内地恢复通关,是否有些什么考虑?另外,与澳门的“熔断机制”有没有考虑?初步谈及有什么准则?是否参考与新加坡的“旅游气泡”一样,会否有详情可以公布?另外,想问对于刚才提及第二类的验抗体安排,说到非港人入境后须要验抗体才知道是否阳性,那他们预约酒店时可以如何安排?政府会如何协助他们?他们的检疫期可能不是七天,有机会可能是14天。政府会否公布有哪些营办商或相关的检测处所可以让他们检验血清和抗体?谢谢。

  行政长官:三条问题。第一,一直以来,我们在不同场合和方式与内地当局,包括中央──当然是透过港澳办──或与广东省、深圳市政府均有商讨通关问题。事实上,去年十一月第四波疫情之前,已有一个相当具体的计划,当时是我亲自与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商讨的,亦如我刚才所说与澳门的情况,是有一些先决的条件,亦有一些要求和配额,但因为经历第四波疫情而无法执行。现在我们回复至稳定的情况,14天“清零”,事实上亦更加证明即使“走漏”一、两宗个案,我们仍然可以防止大规模爆发,应该能让内地有更大信心恢复商讨这件事。截止今日,我没有详细的计划可以公布,只可以说我完全知道无论对于香港的经济复苏或市民各式各样的跨境需求,是要尽快争取与内地可以有某种限度的人员往来;不可能回复以前那种开放式的安排,但仍然希望恢复某种不需要“14+7”入境检疫安排,我们会尽量争取。

  由于有关澳门的安排仍在商讨中,我不方便透露详情,但不外乎都是一些如“熔断机制”,即是若在某段时间新增了某个水平的确诊个案,又或是每日平均有多少宗确诊个案,或出现了有关连、无关连的个案,就要暂停有关安排,我们与新加坡的“旅游气泡”亦曾经两次暂停。这并不是很困难,但因为我们还没有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商讨,因此不方便在此透露。

  第三条问题,正如我所说,我们还需要时间安排一些细节。你亦很细心,你问及如果有非香港居民接种疫苗后入境,他自以为有抗体,抵港后以为只须检疫七日,但原来他并没有抗体,或他不知道有没有抗体,而已经预约酒店作14天或21天检疫,应该怎么办呢?我们会细心安排,我今早已要求旅游事务专员开始与酒店业商讨,为了配合特区政府这一项政策,它们应该更有灵活性地处理酒店订房的安排。可能会出现一个情况:该位非香港居民人士完成疫苗接种,从一个譬如属于B类的地区来港,现时如果他已接种疫苗,其检疫期是14天;但他很愿意来香港后接受血清测试,若测试结果为阳性,其检疫期会变成七天。因为他未抵港,未能进行血清测试,我相信他一定会预订14天的酒店作检疫,没理由会预约七天。如果在抵港第二天,我们已通知他无须检疫14天,只须要七天,我们会更改检疫令至七天而非14天,那么他是否会白白缴交了七天的酒店费用?我希望不用。我们会与酒店业商讨,如果大家希望香港多些游客、多些人来进行商业活动,那便无谓令他们的情况那么困难。我认为达成协议的机会很大。

  有关哪些营办商可以提供血清检测服务,我们一定会公布。香港其实已有一套系统,在部分医院和化验所可以进行,但会再由政府卫生署核准一次,我们稍后会公布可以进行血清检测,并会获特区政府承认的处所名单。

  记者:是否即是第四波疫情爆发至今,与内地通关仍是零的进展?

  行政长官:你看到是尚未通关,但并不等于没有商讨。

  记者:即是现在完全没有任何方向?

  行政长官:因为未到那个水平,但不可以说没有商讨,这半年来我们不停地商讨何时、如何、什么情况下可以通关。你所谓“零的进展”是因为尚未通关,你眼见现时在深圳湾口岸,我们入境时仍要按当地14天或“14+7”天的检疫要求;现时到北京亦要接受“14+7”天检疫。这并不是进展的问题,而是未到令大家很放心可以方便人员往来的水平。这并非针对香港,国家对于所有地方也是十分严格地“外防输入”,因为唯有严谨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才能做得稳妥。如果放所有人入境,防疫抗疫会很困难。
 
  记者:特首,你好。我想问的是虽然商界推出很多奖励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疫苗接种,但我发现距离建立一个免疫屏障的目标还是十分遥远,想问特区政府下一步如何努力建立免疫屏障,会否进一步采取一些奖励机制,刺激市民接种疫苗?
 
  行政长官:我刚才在介绍时亦承认,以香港有足够疫苗供应和相对方便的接种疫苗的基建和安排,又有到会、外展,现时只是做到28.5%的第一剂疫苗接种率是不理想,亦距离有疫苗屏障——一般来说是七成接种率,或好像我们今天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就是三分之二,即66%左右——如果用今日的步伐,还有一段很长时间才能做到,因为在反应最好的一日也只是30 000多剂的第一剂接种。我在五月三十一日公布“全城起动 快打疫苗”运动时,我心里计算要每日有40 000剂第一剂接种,直到如聂局长所说到八月底,才可以有大概七成左右接种率。但很可惜,一个月以来都没有一日做到40 000剂,都是徘徊在20 000多,30 000多已经算是很好——这是说第一剂,不是当天共接种多少剂疫苗,因为当中包括接种第二剂的人士。你说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其实我们今日说的事情有些也是鼓励,即如果你想有一个婚宴,有180人、筵开15席,那就要求你的宾客接种疫苗,如有三分二宾客接种疫苗,就可以大排筵席,开开心心有一个婚宴,这些全都是鼓励措施。政府能做的,我们再想到的话就会再公布。商界方面,我也很感激它们,上星期我在此公布说所有奖赏已经接近1亿8,000万元,现在应该超过二亿元。大家都在做很多事情,但最终都要市民来接种疫苗,令整个社会都达致一个比较安全的水平。
 
  究竟为什么这种安全水平是要靠疫苗接种来达致,如何启发我们今天提出三分之二接种率的概念呢?其实就是这张图表,你们应见过,不过很少人报道过,这是城市大学Jockey Club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and Life Sciences,即兽医院,院长名叫Professor Klaus Osterrieder,是德国人,他在大概两星期前向大家作了一个介绍,我上星期亦亲自跟他谈过,他这幅图像很容易明白:红色那些就是受感染的人,蓝色那些就是接种了疫苗的人,灰色那些就是今日健康,但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在第一种情形下,如果只有一个红色人、三个蓝色人,很快就会有很多红色人,因为他会传播开去;但如果在第二个情境,有一个红色人,但周围包围着他的是蓝色人,就算传播到,也只是传播给多一个红色人而已。这就是整个概念,建立一个屏障,就是block off、阻截了它不能周围传播。我们不是要求这张图表里的所有人变成蓝色,我们希望绝大部分市民——譬如七成——变成蓝色,如果真的“走漏”了一个红色的进来,或不知为何有一个感染,我们也可以保护香港,可以contain the spread,这里它说the virus is then contained,就不可以散播到四周,营业处所可以继续营业,市民可以继续活动,上学的可以继续上学。我恳请市民,无论你对于特区政府有什么看法——这不是特区政府的事,疫苗不是我们发明的,也不是我们制造——我真的恳请大家,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整个社会、为了各行各业,可以让这个相对好的经济复苏的势头继续好下去,令失业的人下一个月可以复业,就来跟我们登记接种疫苗。如果在接种疫苗的过程需要有任何便利措施,聂局长很愿意继续构思如何去方便大家接种。  
  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我补充一下。除了我们有足够的疫苗,有很方便的疫苗接种场地之外,刚才行政长官也说了,如果我们要生活回复正常,很多活动若要正常,要防止输入个案将来在社区爆发,疫苗接种的保护是很重要的,这是第一点。第二,我们亦有很多不同的途径,包括透过外展接种服务,在工作场所方便同事接种。我们外展队在短短数个星期做了12次,有超过2 900人接种疫苗。人数好像不是很多,但很多在工作场所内的,因为在工作地点方便才接种。他们接种疫苗之后让其他同事看到的时候亦有彼此鼓励的作用。另外,现时香港接种了300多万剂疫苗,全球接种了20多亿剂,疫苗本身的安全性、有效性其实是不容置疑的。

  针对有一些个别人士可能担心自己是否合适,特别是长者,专家也说长者如果本身可以打流感针,接种新冠疫苗是没有问题。不过,如果仍然不放心的话,医管局(医院管理局)今日公布了有一些评估服务的时段予普通科门诊病人致电预约和询问,这让他们可以较安心。同时,医管局亦会增加(提供接种科兴疫苗)普通科门诊数目,由21间增加至26间,更加方便接种。
 
  在学校学生方面,现在也开始12至15岁接种疫苗,也有多个途径,今日已经开始有学校安排学生、老师、家长到社区疫苗接种中心接种疫苗,这是其中一个方法,下周开始陆续应该会有学校“到会”的服务。这些都是政府方便市民的安排。
 
  最后,是否要接种疫苗是靠市民大家一齐起动,所以要继续呼吁“全城起动 快打疫苗”。私人企业的鼓励及推动是一种肯定和帮助,我们非常欢迎,也会全力配合。
 
  记者:你好。想问其实看到D类的食肆放宽至三分之一人,可以60名未接种疫苗的人除下口罩进食,为什么在街上则只可以四人?其实“限聚令”的决定是专家作的,抑或林太你作的?之后想问这方面的风险评估是如何?最后想问林医生,就是那一位17岁少女的变种病毒,其实是否已找到源头?有否对比过其他国家,包括台湾的那些病毒数据?多谢。
 
  行政长官:我先请林医生说说。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总监:该名14岁(应为17岁)女患者,个案编号11852,涉及三母女感染的一个家庭群组,暂时见到第一个病发的是该名17岁女儿,另外两宗个案编号为11859及11860。我们主要进行两项工作,第一是追踪溯源,第二是防止在社区进一步扩散。在追踪溯源方面,已安排143名密切接触者进行检疫。这143人在多天进行的核酸检测均呈阴性,当中超过70人已进行血清检测,血清亦呈阴性。在这143人中,13人已接种疫苗,他们除了核酸检测为阴性外,血清测试亦显示他们有接种疫苗后的抗体反应。因此,在密切接触者层面看不到有扩散迹象,亦看不到有源头存在。这是第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