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良好口鼻咽腔环境有助减少肺部感染

  中评社北京6月19日电/据科技日报报道,的口腔内含有大量的益生菌群,是抵御病毒的重要屏障之一。如果口腔微生态处于“失守”状态,那么,口腔黏膜的“防疫工事”就极易被病毒攻破,人体的各个系统都将遭到无情打击。前不久,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全国口腔微生态学组组长、黑龙江省口腔微生态技术创新中心主任马晟利教授课题组完成的一项课题“宏基因组学分析揭示新冠肺炎患者口腔微生物群改变”,被《自然》杂志子刊发表。这项研究成果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引起口腔微生物多样性下降,打破了口腔微生态平衡,最终使“脱缰野马”般的病原体由口腔闯入肺内,导致肺部合并感染。

  “上述研究结果提示,良好的口鼻咽腔环境有助于守牢‘病从口入关’,不让病毒和细菌乘虚而入,兴风作浪,人体才能避免滑入亚健康、甚至是疾病状态的‘深潭’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马晟利主任从口鼻咽的解剖特点、病毒与机体微生态之间的关系、新冠病人口咽部存在的代表性菌群、抗生素滥用在严重病毒感染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建立口腔微生态平衡、怎样维护口腔卫生等话题逐一进行了介绍和解读。

  守牢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身为人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咽是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一个长约12厘米的漏斗状肌性通道,由肌肉和黏膜构成,其内腔称为咽腔。马晟利教授介绍,口腔、鼻腔、咽腔共同建造了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通道,并各司其职。其中,口腔和鼻腔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食物由口腔经口咽进入食管,空气由鼻腔经鼻咽进入气管,而外来的细菌或病毒往往利用口鼻咽部粘膜表面的“定居点”而侵入人体。为阻挡这些微生物的来犯,口鼻咽腔内的固有菌群则构筑了天然且坚固的“堡垒”;同时,围绕在鼻腔、口腔和咽腔连通处的周围,还有咽扁桃体、腭扁桃体、舌扁桃体围成的咽淋巴环“防线”,用来抵御外敌。

  让吃瓜群众绝对想不到的是,人体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在口腔、肠道、皮肤、阴道等四大贮菌库中,竟然库存了细菌1-1.5公斤。如此“海量”的菌群,犹如牢固的“城墙”一样,不让外来的细菌、病毒在人体粘膜表面“落地生根”。而一旦突破了菌群的保护,就会颠覆微生态平衡,敌强我弱的后果,将直接使免疫力下降,诱发疾病。

  马晟利指出,此次新冠疫情,课题组发现口腔和鼻腔是新冠病毒的一个主要进入门户,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技术锁定了新冠病人口咽部高度聚集的菌群,特别是小韦荣球菌;同时发现某些菌群如克雷伯菌、不动杆菌、沙雷氏菌等的介入,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新冠肺炎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