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涨价渗透消费端
日化家电开启涨价潮
今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一路高歌猛进,国内期货市场上的金属铜、螺纹钢、动力煤等重要品种价格刷新历史纪录。随着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的飙升,市场对于对通货膨胀升温的担忧日益加剧。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警告,环球通胀升幅较欧美金融监管机构所预测的幅度更高出一截,持续时间似乎也不像许多专家预测的那样短暂。
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3%,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5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9.0%,涨幅比上月扩大2.2个百分点,创下2008年1月以来的新高。“5月份,国际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国内需求稳定恢复,中国工业品价格继续上涨。”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表示。
受大宗商品价格和原材料不断上涨的影响,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企业正竭力应对生产成本的上升和报价体系的扰动,不少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在利润率不断被压缩的背景下,把原材料和零部件成本的上涨压力转嫁给客户和终端消费者,可能是诸多企业不得不做的选择。
实际上,从年初伊始,全球大宗商品涨价潮正悄然从工业领域蔓延到衣食住行的各个层面。比如生活用品层面,受纸浆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今年4月起,国内生活用纸企业恒安、维达等宣布涨价,涨幅在10%左右。
对普通人来说,大宗商品涨价对生活最直接的影响,是发生在餐桌上。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6月3日发布的全球食品价格最新月度报告显示,5月全球食品价格连续第12个月上涨,达到2011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报告显示,5月植物油、食糖和谷物价格飙升,推动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升至127.1点,环比上涨4.8%,同比上涨39.7%。粮农组织预计,2021年全球谷物产量将创历史新高,达28.21亿吨,比2020年增长1.9%。其中领涨的是玉米,涨幅预计可达3.7%。
而年初以来,日化、家电等行业已陆续掀起涨价潮。美的、海信、奥克斯等家电龙头今年陆续发出不同程度的涨价通知。据信达证券统计,3月初,美的冰箱产品价格上调10%至15%,3月中旬美的空调全面上调价格;4月初,奥克斯上调空调产品价格5%至15%。除白电企业外,包括集成灶、蒸箱在内的厨电产品均价也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
需防价格传导
鉴于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引发通胀的担忧,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高度重视大宗商品价格攀升带来的不利影响,要综合施策保障供给,遏制其价格不合理上涨,努力防止向居民消费价格传导,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和经济平稳运行,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金砖汇通首席策略分析师赵相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必然会传导到消费端,加剧通胀压力的上升。首先,影响通胀压力上升的核心因素,还是超宽松货币的政策实施,这些流入市场的资金开始发力,轮番将大宗商品的价格推高,不可避免将沿着逻辑链条传导到消费端。其次,疫情后主要国家的复工复产和消费的复苏,引发对商品的需求激增,反过来由于产能还处在恢复性增长过程中。因此,需求得不到满足引发的通胀将迭加成本来加剧通胀上升的压力。
“通胀交易”如火如荼
在全球通胀预期升温的的背景下,应如何对冲通胀风险呢?从市场博弈的角度来看,有不少投资者大举涌进大宗商品市场,渴望进行“通胀交易”,即通过买入大宗商品标的资产来对冲通货膨胀。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选择做多与大宗商品生产端相关联的资产,比如,在期货交易所做多相关商品,买入钢铁、煤炭等资源类的周期股和大宗商品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市场人士指出,这一轮大宗商品的“暴走”,与金融市场投机性交易行为不无关系,资金蜂拥进场炒作商品,对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走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在中国监管层连续发出遏制大宗商品过快上涨的政策信号之后,商品市场开始出现降温态势,螺纹钢、铁矿石等大宗商品期货从创纪录的高位一度回调超过20%,煤炭、钢铁等相关的周期股和ETF亦同步下跌,这给热炒大宗商品的投资者浇了一盆冷水,未来何去何从引发投资者的焦虑。
在赵相宾看来,由于大宗商品前期上涨过快和监管部门出手干预,大宗商品从高位回落,投资者可以先去做空某些上涨过度的品种。他提到,对抗通胀较好的贵金属目前还处在调整之中,尚没有达到历史最高,可以在低位采取布局。“由于宽松货币和维持经济刺激的长期化,当前大宗商品的下跌只是调整,未来还会有进一步走高的可能,建议继续看多对通胀敏感的品种如贵金属、原油等。”赵相宾说。
传统贵金属重拾升势
被誉为“数字黄金”的比特币及一众加密货币,在5月中旬亦受中国监管政策的收紧及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马斯克态度的转变而大幅下跌。而传统对抗通胀的黄金是5月表现最佳的大宗商品之一,几乎抹去了今年的所有损失。伦敦现货金已从今年3月初的1676美元/盎司低位大幅反弹,截至5月31日,伦敦金已回到每盎司1900美元上方。
摩根大通分析师认为,在最近整个市场的加密货币价格暴跌之后,机构投资者可能会用黄金取代比特币。虽然加密货币遭遇暴跌,但自5月初以来,金价已经上涨了6%以上。摩根大通暗示,机构投资者现在正在抛售比特币,转而青睐黄金。
世界黄金协会表示,近期黄金的强势可归因于美元疲软、金价正在“再通胀”周期中追赶其他大宗商品的强劲表现,以及财政刺激措施的增加以及央行持续的宽松立场。
赵相宾认为,贵金属未来的走势还是以上涨为主,黄金当前的价格处在自去年历史最高点回调之中,白银的价格还处在迈向历史最高的途中。因此,今年不排除二者均有机会进一步走高到去年高点附近的可能,白银则有突破去年高点阻力去接近历史高点的趋势。
金属铜备受投资者青睐
基本金属方面,工业原材料金属铜今年年初以来的涨势最为引人瞩目。由于铜被广泛应用于家电、电力、建筑和新能源等行业,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铜价的需求猛增,但供应大国智利等国因疫情冲击供应仍然受限,供需不平衡导致了铜价的一路高歌猛进。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过去一年已经翻了一番,并在5月10日盘中一度冲高至10747美元/吨的纪录高位,目前伦铜仍维持在每吨1万美元以上。
看涨铜价的人士称,铜价光明的长期前景可能会吸引更多投资者。高盛和美国银行等投行建议投资者相信,随着全球经济从疫情中复苏,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支出飙升,铜这种工业金属有望长期反弹。美国银行称,如果供应严重不足而需求激增,铜价每吨有可能涨到2万美元。
赵相宾认为,金属铜是对通胀比较敏感的品种,在去年到今年的这一波上涨的过程中,已经恢复到了历史次高点,由于近期上涨过快存在调整走势,当前的走势还要等待一段时间的回落再去抄底。
油价已从去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历史低位大幅反弹。
原油上涨空间或有限
化工产品方面,有着大宗商品之王之称的原油,已从去年全球新冠疫情爆发的历史低位大幅反弹。美国WTI原油期货价格在6月7日盘中升破70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升破72美元/桶,为2018年10月以来首次。国内新一轮成品油调价也于6月11日24时开启,本次汽油每吨上涨175元,柴油每吨上涨170元。
中金发表报告称,欧佩克+会议决定继续维持4月初制定的增产计划,继5月及6月增产后,7月合计增产每日84.1万桶,不过料7至8月全球需求可能超季节性复苏,故相信增产计划对油价的负面影响有限,市场价格已提前反映预期。该行又指,伊朗及北美页岩气的供应变化可能改变OPEC对供应的约束力,而油价上行空间可能不大。
“原油的价格当存在较大的回落可能,前期上涨过快,受到经济快速复苏的乐观影响的刺激价格回复到了2019年的高点附近。”赵相宾说,原油当前处在下跌之中,未来还有继续向上的可能,但原油未来的价格降不会上升太多。
日化家电开启涨价潮
今年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一路高歌猛进,国内期货市场上的金属铜、螺纹钢、动力煤等重要品种价格刷新历史纪录。随着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的飙升,市场对于对通货膨胀升温的担忧日益加剧。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近日在“第十三届陆家嘴论坛”上警告,环球通胀升幅较欧美金融监管机构所预测的幅度更高出一截,持续时间似乎也不像许多专家预测的那样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