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这是我国收费公路制度改革的又一重磅举措。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16万公里,高速公路体系在提升物流效率的同时,也抬高了物流成本。统计显示,在我国货物总价值中有三成左右都是物流成本,这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掣肘之一。
因此,“一刀切”的高速公路收费已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推行灵活而精准的差异化收费势在必行。通过经济杠杆,调节民众和企业的出行需求,在提高通行效率的同时,也可以促进物流降本增效,使得高速公路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是全球的普遍趋势,一些发达国家就采取“周末和工作日夜间免费或打折”的政策。此前,国内一些地方试点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也取得了斐然的成效。比如,山西在2017年10月到2018年3月的五个月时间里,共减免通行费达3.13亿元。
从此次公布的《方案》看,未来高速公路的差异化收费,其形式和内涵将更为丰富。《方案》不仅有意在削峰填谷、提升路网通畅水平的分时段差异化收费,还有分路段差异化收费、分车型(类)差异化收费、分出入口差异化收费、分方向差异化收费等等。这一套政策组合拳,显然切中了民众和企业的“痛点”,体现了服务模式的创新,和以人性化为导向的改革思维。
以分路段差异化收费为例,《方案》提出:在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或城市道路拥堵严重但平行高速公路交通流量较小的路段、平行高速公路之间交通量差异较大的路段以及交通量明显低于设计能力的路段,实施灵活多样的差异化收费。这一改革,有利于改变许多大中城市市内道路拥堵、周边高速公路闲置的现象,提升区域路网整体运行效率,促进区域物流运输降本增效。
再以分车型(类)差异化收费为例,《方案》提出: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不同车型(类)普通货车或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危险货物运输罐式车辆等专用运输车辆实施差异化收费。这是对之前分车型(类)差异化优惠政策的进一步延伸,将能更有的放矢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让利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