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长坤:需要警惕美国的认知失调与战略忽悠

  中评社北京8月30日电(作者 侯长坤)美国总统拜登8月19日声称,台湾和阿富汗“有着根本不同的情况”,似乎暗示台湾遭到攻击,美国将保卫台湾。几个小时后,美官员紧急降温:拜登说错话了,美国对台政策没有改变。这一前一后的战略清晰和模糊,需要引起相关的注意。

  原本可以合作、不希望冲突的双方,最终却发生战争的问题,可以从政治学认知的角度来探讨。在不确定的国际条件下,夸大对方敌意,产生错误知觉会造成冲突;与此同时,如果过度自信,也会造成冲突。例如威慑升级或军备竞赛螺旋上升。缘起于阿富汗撤军事件,引出了美国政府对台承诺问题,拜登政府近日在台海问题上的表态,特别是对于涉台表述的前后不一致,以及可能希望两岸受众的选择性收听,一方面使得大陆方面一些人认为台美勾结在拱火,另一方面使得台湾方面某些人过度自信,两种情况都会造成两岸的敌意与分化,乃至进一步的冲突升级,从而服从美国平衡中国崛起的利益与规划。拜登政府涉台表述前后不一致,是一种利用“认知失调”错误知觉的战略忽悠行为。

  根据罗伯特·杰维斯的著作《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知觉产生机制包括认知相符(以自身知识水平为基础,自以为是、自我确信)、诱发定势(既往理解)、历史包袱(历史经验)。在这些知觉产生机制中,是否正确的理解信号,是产生错误知觉与否的关键。同时,国家行为体可以此诱导对方产生错误知觉,达到自身目的。

  错误知觉包括,统一性知觉(认为对方团结且故意)、过高估计自己、愿望影响知觉(按照自我想法想当然地自欺欺人)、认知失调(想自己想看到的)后刻意的认知和谐。拜登政府近期行为,极有可能希望两岸产生认知失调这一错误知觉。   具体来看,认知失调产生后,人们试图减弱认知失调现象、避开加强认知失调的情境和信息、多谈优点少谈缺点、认为代价不大,从而达到认知和谐。在这一过程中,相关决策者就有可能出现误判。以下本文将对美国可能希望出现的情境进行认知分析。

  情境一:美国希望两岸出现误判,且扮演“清高”的中立和调停者。正值中国崛起与世界权力转移关键时期,同时美国国内疫情等问题突出,美国正希望以台湾平衡中国实力崛起。美国造成两岸的认知失调,一方面,拜登对台湾的战略清晰承诺,使得台方恃宠而骄、更加冒进;另一方面,拜登政府对承诺的否认及战略模糊的回归,可以使陆方更加自信与强势,更加不能容忍台方的挑衅。因此,台海有可能会迎来冲突,美国有机会能借此消耗中国,且转移国内注意力。

  情境二:美国对两岸进行双重威慑,在台海问题上希望双方克制、息事宁人,这种情况仍具可能性。若是将前一种情况中,施加手段的对象进行互换,则就是另一种情境。例如对陆方发出战略模糊信号,告知其台湾有美国的可能保护,希望不要乱来,同时对台方发出战略模糊信号,告知台湾美国可能不会保护,希望不要冒进。但就美国的国家利益而言,这一情况可能性较第一种小。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拜登政府真的失误频现,不过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最小。总的来说,美方就是以战略模糊与战略清晰相结合的战略忽悠,诱发对方产生认知失调的错误知觉。   对于美国的这一手段,两岸决策者对信号认知的评估,需要思考三个问题,一是一个争议问题是否可以孤立起来考虑,二是需要考虑对方在不同解决方案的反应,三是要意识到这些评估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影响。具体针对这一事件而言,两岸间需要正确向对方解释自己的意图,并用对方能够理解的话语;同时,需要正确理解对方的意图,在什么条件下会有什么意图。用以增强对方安全感与信任,同时恰当以友谊关系让步。用“正确知觉”来应对美国希望产生的“错误知觉”,摆脱美国“战略忽悠”。

  (作者:侯长坤,台湾大学博士研究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中评社北京8月30日电(作者 侯长坤)美国总统拜登8月19日声称,台湾和阿富汗“有着根本不同的情况”,似乎暗示台湾遭到攻击,美国将保卫台湾。几个小时后,美官员紧急降温:拜登说错话了,美国对台政策没有改变。这一前一后的战略清晰和模糊,需要引起相关的注意。

  原本可以合作、不希望冲突的双方,最终却发生战争的问题,可以从政治学认知的角度来探讨。在不确定的国际条件下,夸大对方敌意,产生错误知觉会造成冲突;与此同时,如果过度自信,也会造成冲突。例如威慑升级或军备竞赛螺旋上升。缘起于阿富汗撤军事件,引出了美国政府对台承诺问题,拜登政府近日在台海问题上的表态,特别是对于涉台表述的前后不一致,以及可能希望两岸受众的选择性收听,一方面使得大陆方面一些人认为台美勾结在拱火,另一方面使得台湾方面某些人过度自信,两种情况都会造成两岸的敌意与分化,乃至进一步的冲突升级,从而服从美国平衡中国崛起的利益与规划。拜登政府涉台表述前后不一致,是一种利用“认知失调”错误知觉的战略忽悠行为。

  根据罗伯特·杰维斯的著作《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知觉产生机制包括认知相符(以自身知识水平为基础,自以为是、自我确信)、诱发定势(既往理解)、历史包袱(历史经验)。在这些知觉产生机制中,是否正确的理解信号,是产生错误知觉与否的关键。同时,国家行为体可以此诱导对方产生错误知觉,达到自身目的。

  错误知觉包括,统一性知觉(认为对方团结且故意)、过高估计自己、愿望影响知觉(按照自我想法想当然地自欺欺人)、认知失调(想自己想看到的)后刻意的认知和谐。拜登政府近期行为,极有可能希望两岸产生认知失调这一错误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