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政策利好合力破解“缺芯”难题
当前芯片短缺问题正在困扰全球多个产业。除汽车以外,手机、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均受到波及。业内指出,需求旺盛、产能不足以及供应链管理不足等多重因素叠加造成了芯片短缺的困境。SEMI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居龙表示,全球缺芯、价格上涨是超级周期的结果,也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布局重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受“缺芯”影响很大,需要有良好的应对策略。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在会上表示,2020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8848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近20%,为全球同期增速的4倍。未来在中国经济稳健增长的态势下,在5G、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型应用的驱动下,中国集成电路市场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针对集成电路供需不平衡、供应链不稳定等问题,记者注意到,多个部门围绕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协同发力,密集出台支持举措。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日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加强合作,鼓励内外资企业加大投资力度,推动提升芯片全产业链的供给能力,积极搭建产用对接合作平台,创造良好应用环境,供需双向发力保障芯片产品供给,满足市场的需求。科技部日前明确,将主要聚焦集成电路、软件、高端芯片、新一代半导体技术等领域的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基础研究,利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给予支持。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社部印发《“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也提出,重点支持集成电路、量子科技等相关学科专业教学和科研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