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金管局首提数码港元 一年内公布构思
中评社香港6月9日电/大公报报道,香港金融管理局昨日公布“金融科技2025”发展策略,旨在鼓励金融业界于2025年前全面应用金融科技,并首次提出在香港发行“数码港元”(eHKD)的可行性研究,预计可于12个月内提出初步想法。金管局表示,数码港元是“复杂议题”,推出与否“目前未有定案”。业内人士则说,数码货币已是大势所趋,相信数码港元是未来必走之路。
金管局总裁余伟文昨日公布“金融科技2025”策略时,主动提及数码港元的构想。他说金管局与国际结算银行共同展开一项名为Project Aurum(拉丁文“金”的意思)的概念验证研究,探讨零售层面央行数码货币的技术可行性。金管局亦同时会探讨在香港发行“数码港元”(eHKD)的可行性,并已于内部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研究这个项目。
余伟文形容数码港元研究项目是复杂的议题,例如需要就消费者需求(包括应用实例)、私隐保障、反洗钱要求、系统安全以及其他政策或法律考虑等,检视和平衡不同的潜在风险。虽然目前未有定案,但金管局会保持开放态度,及于12个月内提出初步想法。他续说,数码货币的发展“极具潜力”,无论在批发还是零售层面的应用,都必须提早做好技术及政策研究,为未来有可能的发展做好准备。
无损现行联汇机制
至于日后一旦推出数码港元,会否影响三家发钞行地位,金管局副总裁李达志回应说,央行数码货币(CBDC)的发行有不同方式,例如由央行自己发行,或者央行经商业机构代发等,故此现时评论对发钞行的影响是“言之尚早”。此外,他说数码货币是将纸币或硬币数码化,对现行的联系汇率制度没有影响。
一名不便透露身份的业内人士分析说,数码货币已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相信港元亦必然走上数码化之路,部分原因则是配合内地的发展方向。他续说,若要推出数码港元,必须在应用场景方面下工夫。举例说,政府现时以电子消费券的方式代替派发现金,即为希望发展电子货币及拓展消费场景,为数码货币的发展“铺路”。
专家︰消费券为数码货币铺路
本港现时亦与中国人民银行测试“数字人民币”在本港零售层面的应用,首阶段测试已经完成,现正商讨下一阶段的技术测试。金管局表示,数字人民币“仍在研发阶段”,尚未有推出时间表。李达志指出,数码港元与数字人民币是两种不同货币,两者可以兑换,但两个系统不一定要连接。
加深央行数码货币研究是“金融科技2025”策略五大重点范畴之一,其他四项分别为全面推展银行数码化、建立新的金融基建系统、扩展金融科技人才库,及善用资源政策支持发展。(详见表)
香港银行公会发表声明,欢迎金管局公布的“金融科技2025”发展策略,以巩固香港金融科技发展在全球的地位。银行公会期待与不同持份者合作,共同拓展香港金融科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