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华人这样育娃:有舍有得 静待花开

  中评社北京6月3日电/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华侨华人这样育娃(侨界关注)

  “分数排名圆周率,奥数翰林金牌班”,演员蒋欣在热播剧《小舍得》中扮演了一位拼命给孩子报辅导班的母亲,成为了中国大城市里众多家长的缩影。

  在全球化时代,海外华侨华人的孩子既要和当地学生竞争,又要和国内同龄人比较。家长也受到当地文化的浸染,育娃方法各有特色。

  众生相:百里异习

  瑞典华侨禾兜是乌普萨拉大学的科研人员,她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道:“瑞典的课外班以培养文体兴趣为主,文化课程类较少,很多华人小孩都会参加各种课外班。”禾兜的大儿子今年7岁,在瑞典长大。她分享道:“大儿子参加过花滑班、游泳班、中文班、钢琴班、网球班和绘画班,占用了很多课外时间。最贵的是钢琴班,平均每小时花费200元人民币。”

  法国华侨吴雪婷育有一儿一女。据她了解,当地华人少儿参加课外班的现象很普遍。她的女儿从4岁起陆续上了舞蹈课、攀岩课、中文课和绘画课。平均每门课的年费用在350至400欧元之间,对于多子女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美国华侨高小松说:“我身边很多孩子从小开始学习语言、乐器、运动,父母在督促孩子上也花了很多精力。一个典型例子是《虎妈战歌》中的蔡美儿,他们旅行时,一定要找有钢琴的酒店下榻,以保证女儿每天练习。”

  加拿大籍华人蒋加昌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他没有参加过文化课程类的补习,但学过打冰球。“有些大学的校冰球队根据打球成绩分为一队、二队,小时候在课外参加的冰球训练就会起作用。”他说,“华人参加的课外班比本地人略多,因为华人很注重教育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