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博物馆 西津渡旁访吴风

清乾隆粉彩过枝花福寿纹瓷盘。来源:人民日报

  中评社北京6月1日电/据人民日报报道,江苏镇江西津渡,是长江边上一个著名的千年渡口。三国时期,这里曾驻有孙权的东吴水师。历代文人留下了不少与西津渡有关的诗词名篇。

  镇江博物馆就坐落在西津渡旁,原馆舍为英国领事馆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改扩建后的镇博是一座花园式的博物馆,秀雅的建筑与蓊郁的草木相映成趣。

  镇江博物馆珍藏着4万余件(套)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03件(套)。馆内常设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工艺品、佛教文物等专题展览。

  青铜器映照古吴遗韵

  西周及春秋时期吴国青铜器是镇江博物馆的特色馆藏之一。吴国青铜器在形制、纹饰、铸造工艺上受到中原地区青铜文化影响,又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

  走进青铜器展厅,镇江出土的各式青铜器映入眼帘。与庄重浑厚的中原青铜器相比,吴国青铜器更显轻巧清秀,其合金配方中铅的含量大于锡,色泽也有别于其他地区的青铜器。

  1976年出土于镇江丹阳司徒公社西周窖藏的青铜凤纹尊,是镇博馆藏青铜器中的国宝级文物。尊是商周时期重要的祭器和酒器。青铜凤纹尊高30厘米,口径41厘米,通体纹饰华丽精美。口沿下有一组连续的鸟纹,腹部以云雷纹作底,主体为两对大凤鸟纹,凤鸟展翅挺立,眼睛炯炯有神。凤鸟之间点缀着两只小型动物纹饰,形似蛙或龟,专家推测为一雌一雄,可能是族徽。

  青铜凤纹尊的造型、纹饰与陕西扶风出土的丰尊颇为相似,但器型更开阔,纹饰细节有所不同。它体现了吴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表明当时吴国青铜器铸造水平不亚于中原。

  西周鸳鸯形尊是吴国青铜器风格的典型代表。全器素面无纹饰,整体作鸳鸯形,造型逼真写实,富有生活气息。鸳鸯体型丰腴,昂颈平视,头顶一冠,背部设一喇叭形口,双脚并立,与后部一螺旋形支柱共同支撑全器。商周青铜器中有不少仿鸟兽形状的器型,如鸟尊、牛尊、虎尊、象尊等,而用江南水乡的鸳鸯作尊的形制则较为少见,体现了浓郁的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