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进行人权知识普及?三专家答问
中评社北京6月1日电(记者 海涵)31日下午,国新办举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实施成果吹风会。会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人权事务局宣传处处长、二级巡视员李晓军,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常健,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张永和就人权知识普及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有记者提问说,近年来,我国在推进人权知识普及和人权教育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做法?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李晓军表示,过去五年,中国加大人权知识普及和教育培训力度,广泛传播人权理念。我们充分利用全国“两会”“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全国助残日”国家宪法日”“世界人权日”等时间节点,结合“七五普法”,结合涉人权重要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实施,广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意识。
李晓军说,过去五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依托8所高校建立的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共举办220期全国性人权知识培训班,培训对象达31000余人,政法系统在业务培训中有近200次请人权专家授课。加强大中小学生人权教育,在教材或授课中纳入人权内容,其中60余所高校开设专门的人权课,初中和高中教材设有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专门章节。新闻媒体积极开展人权报道,中国人权研究会等民间组织通过《人权》杂志、《人权研究》杂志和中国人权网等宣传普及人权知识,依法保障人权的观念深入人心。
常健补充表示,高校其实在人权教育方面也做了很多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我们广泛开设了人权通识课程,就是公选课,学校的学生都能够选,来普及人权的基本知识。像我们南开大学建立了“人权基础知识与素养”的学校公选课。另外,在各个学院开设人权专业课,比如法学院开设国际人权法课程,在政府学院开设人权政治学方面的课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