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大主题包容伟大时刻

  中评社北京6月3日电/据北京青年报报道,一部电视剧如何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几十年内的党史讲清楚,如何让观众主动去看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最近,电视剧《光荣与梦想》的热播,引起了人们的思考。6月1日,该剧导演刘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文艺作品不是对真实党史的极尽再现,要按照故事规律讲党史。在遵循故事规律的基础上,“见人、见诗,见细节、见冲突”,将伟人平凡化,将纪实诗意化,将冲突细节化。谈到此次创作,这位横扫国内电视剧界所有导演奖的“大满贯”导演称,在“难度”面前,自己的创造力被激发。

  把伟人拉到一个凡人的视角

  作为“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作品创作展播活动”的重点剧目,《光荣与梦想》全景展现了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中国的社会状态,与时代中流砥柱激情昂扬、甘于奉献的精神面貌,讲述了中华民族如何“站起来”的艰辛历程,为荧屏注入了遒劲有力的风。

  “时空不重要,我是从一个共产党人的家庭角色来进入他们的情感世界,这点比较重要。”刘江在提到自己是如何展现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革命历程时这样说道。在他看来,杨开慧虽然是一位革命者,但是她是以一个妻子身份给丈夫写着思念的诗,而毛泽东作为丈夫,同样思念自己的妻子和儿子。

  其实,刘江在这部戏里的创作初衷就是:以共产党人的情感世界来进入他们的革命岁月。“我就是想把伟人拉到一个凡人的视角,一个普通家庭成员的视角,作为丈夫、作为妻子、作为父亲、作为母亲,而不是作为革命者、烈士来进行部署,这样能够拉近和观众的距离。”

  在采访中,刘江用杨开慧曾经写给毛泽东的那封信来说明自己的创作理念:“其实那封信最心碎的地方,是杨开慧写给毛泽东的信件,毛泽东一辈子都不知晓,也没有读到过。信件1982年才被发现,而毛泽东1976年就去世了。那么对于这个令人心碎的遗憾,我们在创作表达上,完成了一个似乎让他听到了的、一种来自意念上的‘穿越’。这种遗憾的弥补,在艺术真实上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