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B站学古文
不知从何时起,B站已成为我的“时间杀手”主力。百无聊赖的时候,可以在这里刷刷温馨治愈的生活类vlog;周末做家务时,经典轮播剧足以帮我对抗琐碎和枯燥。只是有时望着娱乐指数过高、太过缺乏营养的历史播放记录,我也不免怨念地发现:稍不留意,这位主力就帮我“误杀”了太多时间。
好在精准推送还有另外一面:只要你闪现出有心向学的小火花,系统就会牢牢帮你抓住,“乖巧”地送上更多“劝学”内容。于是,在看过几段魏晋轶事和诗经讲解视频后,我的B站页面也实现了画风突变,文化指数蹭蹭往上升。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一偶然的发现,仿佛将我引入了一片芳草鲜美的桃花源,在那里,四处都是古典文化之美。
最先让我入坑的,是一段用58分钟“感人时长”精讲王勃《滕王阁序》的视频。当文征明用行书写就的《滕王阁序》徐徐展开,一阵清新自信之风扑面而来,与原作文风交相辉映。每一个字都是那么飘逸舒展,连结起来又毫无割裂阻滞之感,仿佛自带一种让观者安静下来的力量。看惯了过于横平竖直的印刷体文字,这样有心的呈现方式足以让人屏息凝神,一秒进入原作描摹的意境之中。
同系列视频中,也不难看出这位UP主的精选与巧思:讲前《赤壁赋》,用的是苏轼本人的书法长卷真迹,与文章的通透畅达之感合而为一;聊《洛神赋》,选的是赵孟俯的行书,通篇的妍美洒脱意蕴,在“翩若惊鸿,矫若游龙”八个字中达到形神兼备的极致。我想,这也是此类人文类视频吸引受众的关键所在:不是照搬课堂,也不是将各类炫目特效无序堆叠,一切元素安排的精髓,或许正在于“得当”二字。
《滕王阁序》是中学就接触过的文学作品,那句著名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也曾使无数人体会到近乎直觉的美感。可即便熟读成诵,我依旧有一种似懂非懂、并未通透的感觉:“开篇即出气势”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邺水朱华”怎么会与“临川之笔”放在一起?“雁阵惊寒”,又为何会“声断衡阳之浦”?很多时候,这些对古文的疑问都被知识的局限和不求甚解的态度一带而过了。论百读不厌,朱自清曾这样解释过:“经典给人知识,教给人怎样做人,其中有许多语言的、历史的、修养的课题,有许多注解,此外还有许多相关的考证,读上百遍,也未必能够处处贯通,教人多读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