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之王走下神坛

  中评社北京5月25日电/据大公报报道,加密数字货币是数字化时代最令人追捧的另类资产。如同每一次货币大脉冲总是让另类资产涨得最疯狂,也跌得最惨烈,比如古董、玉石等。今次大疫情形成的货币大脉冲,也会让所有的风险资产大起大落。比特币作为一种波动极大的另类资产,往往也是二阶拐点的信号─因为它对流动性和市场情绪极度敏感。

  从大类资产的金字塔结构来看,最顶尖的另类资产是一波周期里面最后疯狂的,但又会是最先大跌的。然后伴随着通胀预期与货币收紧的担忧,全部风险资产开始在一场疯狂大涨后开始消融(meltdown)。这是每次大放水后的基本规律,有脉冲就有回落,怎么走向神坛的就会怎么跌落下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比特币们本身价值的否定,那些长期持有者而非炒作者仍然会抓住这个时代红利。

  货币宽松面临拐点

  数字货币的疯狂,让笔者想起2010年次贷危机后的全球大放水。一位同事的老家盛产某种石头,过去无人问津,这些石头都用来铺路牙。2009年四万亿后流行“炒石”热,这些石头的价格竟然都被炒上了天,以至于路牙子的石头都被挖走好多。但好景不常,2012年后大通缩,这些石头又逐渐回归了铺路石的本原。

  类似古董、玉石等这样的另类资产,在货币大放水的脉冲里,价格涨落往往最疯狂,也最脆弱。因为他们是非标准化的,圈层化的(比如币圈),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很容易被炒得大起大落。比如一块特殊的石头,拥有者可以定价一千,也可以定价一万,甚至是十万﹑一百万。反正是有价无市,是账面价值。在一个缺乏深度和广度的市场里,某些非标准化的资产价格的确容易疯涨疯跌,尤其是还加了杠杆。

  加密数字货币已经历了几轮大涨大跌,涨的时候异常疯狂,几个月内成倍大涨,让其他资产相形见绌,以至于大量的炒家从传统的抗通胀资产黄金转到这个被称作“数字黄金”的领域,导致比特币们在疯狂大涨的时候,黄金一直低迷横盘。但最近市场出现了一个相反的景观,就是过去半年涨势疯狂的数字黄金─加密数字货币开始大跌,但真正的黄金开始持续上涨。   最近几天,比特币、以太坊等数字货币的最高跌幅达50%;同时黄金涨势非常强劲,自3月份以来一致稳步上涨,伦敦金现从两个多月前的不到1680美元左右,已经涨到1880美元,涨了200美元左右。是不是市场的资金流向和叙事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投资者开始抛售数字黄金,加仓真正的黄金?这个风险配置大轮动的背后有着什么样的逻辑?另外,整个风险资产都在大幅调整,石油、铁矿、黑色系等最近几天也是大跌,是不是周期类资产的大趋势拐点已到?

  首先明确的一点就是,全球货币大宽松的二阶拐点,即增长率的增长率临界点已经到来。虽然货币之母,全球流动性洪灾的发源地美联储还不松口,拜登财政端的近两万亿美元还箭在弦上,但随着经济逐渐复苏,尤其是4月份超预期的高通胀率,都开始让聪明的投资者提前做出反应。最近一次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委员会成员们开始认真讨论缩减QE(量化宽松)的事项,这在大疫情后尚属首次,这足以引起市场情绪的大变化。而最先做出反应的,当然是处于风险金字塔最顶端的另类资产─加密数字货币,这个数字时代涌现的最核心的另类资产。

  大通胀走向大通缩

  笔者在一篇较早发表的文章里已经做出定义─比特币不是货币,而是一种高风险的另类资产,类似某种稀有的古董。古董和比特币们相似的地方都是稀缺的,古董是历史稀缺,比特币是未来稀缺。因为未来的供给量非常透明,全球比特币的供给量不过就2000多万枚,在多次减半后现在已经越来越稀缺。这种算法上透明公开的稀缺性,导致了多次抢购恐慌。而马斯克等KOL(意见领袖)的助力,又进一步加剧了数字货币的恐慌和疯狂。在人类货币肆无忌惮的大洪水中,比特币就像一棵救命稻草。

  比特币供给的有限性与美元等纸币供给的无底线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用比特币来衡量美元的价值,最近十年美元已经缩水到了近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数字货币虽然不是货币,却代表着一种反抗传统货币威权体系的精神。为什么比特币诞生在货币大放水、MMT(现代货币理论)集大成者的日本,诞生在安倍经济学超级大宽松甚至负利率的社会背景下,这是一个在货币思想史上值得研究的问题。   比特币可能是这个泡沫时代最强大的货币叙事。叙事在货币金融学里绝非贬义,现代信用货币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信用共识和叙事。然而,在叙事经济学的框架里,信息冲击会变得异常重要。当“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流叙事开始对加密数字货币的高耗能、合规性都产生质疑的时候,原本被积极认定的叙事心理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一场大反转就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在比特币的牛市中发生过多次。

  因此,在各国监管的联合绞杀下,加上预期和情绪的微妙变化,获利盘的过度累积,泡沫之王又一次走下神坛,这个不过是四五年前故事的重复,但并不没有抑制住人们在货币洪水中寻找财富诺亚方舟的渴望和勇气。当前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数字另类资产的崩溃,是局部领域的大拐点,还是整个风险资产谱系的大拐点?

  货币和信用大脉冲引发的疯狂泡沫之后,往往是一次大的水位回落;大通胀被炒过度了,往往就走向大通缩,2009至2012年就是这样的故事。比特币们走下神坛只是一个信号,接下来可能会沿着金字塔结构蔓延到全谱系。

  中评社北京5月25日电/据大公报报道,加密数字货币是数字化时代最令人追捧的另类资产。如同每一次货币大脉冲总是让另类资产涨得最疯狂,也跌得最惨烈,比如古董、玉石等。今次大疫情形成的货币大脉冲,也会让所有的风险资产大起大落。比特币作为一种波动极大的另类资产,往往也是二阶拐点的信号─因为它对流动性和市场情绪极度敏感。

  从大类资产的金字塔结构来看,最顶尖的另类资产是一波周期里面最后疯狂的,但又会是最先大跌的。然后伴随着通胀预期与货币收紧的担忧,全部风险资产开始在一场疯狂大涨后开始消融(meltdown)。这是每次大放水后的基本规律,有脉冲就有回落,怎么走向神坛的就会怎么跌落下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比特币们本身价值的否定,那些长期持有者而非炒作者仍然会抓住这个时代红利。

  货币宽松面临拐点

  数字货币的疯狂,让笔者想起2010年次贷危机后的全球大放水。一位同事的老家盛产某种石头,过去无人问津,这些石头都用来铺路牙。2009年四万亿后流行“炒石”热,这些石头的价格竟然都被炒上了天,以至于路牙子的石头都被挖走好多。但好景不常,2012年后大通缩,这些石头又逐渐回归了铺路石的本原。

  类似古董、玉石等这样的另类资产,在货币大放水的脉冲里,价格涨落往往最疯狂,也最脆弱。因为他们是非标准化的,圈层化的(比如币圈),在一个小的范围内很容易被炒得大起大落。比如一块特殊的石头,拥有者可以定价一千,也可以定价一万,甚至是十万﹑一百万。反正是有价无市,是账面价值。在一个缺乏深度和广度的市场里,某些非标准化的资产价格的确容易疯涨疯跌,尤其是还加了杠杆。

  加密数字货币已经历了几轮大涨大跌,涨的时候异常疯狂,几个月内成倍大涨,让其他资产相形见绌,以至于大量的炒家从传统的抗通胀资产黄金转到这个被称作“数字黄金”的领域,导致比特币们在疯狂大涨的时候,黄金一直低迷横盘。但最近市场出现了一个相反的景观,就是过去半年涨势疯狂的数字黄金─加密数字货币开始大跌,但真正的黄金开始持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