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中国碳中和计划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

  中评社北京10月17日电(评论员 陈鸿斌)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庄严承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是当今世界头号碳排放大国,中国在国际社会做出这一承诺,自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

  中国的这一承诺,无疑将为联合国推动应对气候危机的努力注入新的动力。由于冠状病毒对全球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今年以来对气候危机的应对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要达到碳中和,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特殊的方式去除温室气体,例如碳补偿。二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

  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超过了《巴黎协定》设定的2065-2070年全球碳中和计划(2℃)。这一大胆的目标可能使全球碳中和提前五到十年。它还将在推动加强全球气候治理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目前距离2060年还有40年时间,似乎还非常遥远。那中国为何在目前就做出这一承诺呢?原因就在于这是一项极为雄心勃勃的计划,需要从现在开始就倒排时间,以便逐步努力向这一重要目标迈进。用英国《金融时报》的话来说,这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向前迈出的出奇重要的一步,它有可能帮助中国和全世界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此前,欧盟也加强了对《巴黎协定》的承诺,承诺到2030年减排55%。中国承诺提出一项加强的国家计划,这对2021年至关重要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第26次会议的前景是一个重大的推动。COP26由英国主办,已被推迟至2021年11月举行。COP26被认为是使世界步入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正规道路的最后机会之一,该协定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以下,这被视作安全的极限。   每个国家都应在今年拿出一份加强的国家计划(国家自主贡献),以使COP26取得成功。但是直到中国做出上述承诺,付诸实施的国家多是较小的国家,只占了全球排放量的一小部分。随着中国和欧盟公开承诺提出新计划,全球三大排放体中的两个都已承诺在COP26上将采取强有力的行动。

  根据科学估算,要将全球升温保持在2℃的阈值之内,碳排放量必须在本世纪20年代开始大幅下降,在本世纪中叶前全球必须实现碳中和,即排放的碳量不超过可从大气中清除的部分。这通常被解释为发达国家到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发展中国家在接下来的十年达到净零排放。

  在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前景带来巨大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中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碳排放达到峰值,意味着中国将在未来10年实现能源、经济领域的深度低碳转型,并向“1.5℃的温控目标”持续迈进;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的提出,则意味着中国在本世纪全球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上迈出了重要而积极的关键一步,也意味着中国的经济、社会将迎来全面的低碳变革。

  气候变化问题专家评价“这是过去10年来最大的气候新闻”,甚至推进全球提前达到《巴黎协定》目标。美国前气候问题特使斯科恩也评价“中国的碳中和承诺重大而重要,总体而言非常令人鼓舞”。

  但与此同时,外界也注意到中国目前仍十分依赖化石燃料,能源消费中煤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大,转型不仅需要坚定的决心,也需要庞大的资金和雄厚的技术。知名能源咨询顾问公司伍德麦肯兹的亚太副主席汤普森对中国颇具信心:“如果世界上有哪个国家能达成如此宏大的气候变化目标,那就只有中国了。”

  外媒也很自然地将美国政府拉出来作对比。多家外媒提到,中方的承诺与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举措形成鲜明对比。路透社表示,在气候变化问题上,中美立场已经互换。

  2016年11月生效的《巴黎协定》中提出目标,力争在2051年至2100年期间全球达到碳中和。同时,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将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努力。

  根据《巴黎协定》,共有近200个国家在协定中承诺减少碳排放,但这些承诺仍将导致全球气温到2100年为止升高2.7摄氏度。   如果中国能够实现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那么到2100年为止,全球气温升高的幅度将缩减0.2至0.3摄氏度,达到2.4摄氏度。因此,中国的承诺是迄今为止世界各国中,作出的最大减少全球变暖预期的气候承诺。

  气候行动追踪组织也提到,要达到《巴黎协定》中1.5摄氏度的升温幅度,不仅需要中国的努力,还需要美国和欧盟方面的行动。目前,欧盟已承诺到2050年将它所有温室气体的净排放量降至零,并计划在今年年底前,设定一个更雄心勃勃的2030年气候变化目标。

  中国提出的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远远超出了《巴黎协定》“2摄氏度温控目标”下全球2065-207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的要求,这将可能使全球实现碳中和的时间提前5-10年,此外也对全球气候治理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汤普森指出,中国即将出台的“十四五”计划,很可能成为“全球能源市场历史上最重要的文件”。他预测,中国未来对增加风能、太阳能、电动汽车和电池存储技术上的投资几乎肯定将成为重点。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已在清洁能源技术上明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国、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拥有全球1/3的太阳能电站和风力电站,还拥有近一半的电动汽车、98%的电动公交车以及99%的电瓶车。到2025年,中国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将几乎是全球其他国家之和的两倍之多。

  去年11月27日,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显示,经初步核算,2018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比2005年累计下降45.8%,相当于减排52.6亿吨二氧化碳。

  这个数据表明,中国已经提前达到了“202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基本扭转了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在“十四五”期间,中国将继续采取积极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稳妥地支持和鼓励部分地方和重点行业结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达峰行动,制定明确的达峰目标、路线图和落实方案,继续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作为一个指标。中国的这些努力充分表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中评社北京10月17日电(评论员 陈鸿斌)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庄严承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是当今世界头号碳排放大国,中国在国际社会做出这一承诺,自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

  中国的这一承诺,无疑将为联合国推动应对气候危机的努力注入新的动力。由于冠状病毒对全球社会和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今年以来对气候危机的应对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要达到碳中和,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特殊的方式去除温室气体,例如碳补偿。二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碳排放。

  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超过了《巴黎协定》设定的2065-2070年全球碳中和计划(2℃)。这一大胆的目标可能使全球碳中和提前五到十年。它还将在推动加强全球气候治理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目前距离2060年还有40年时间,似乎还非常遥远。那中国为何在目前就做出这一承诺呢?原因就在于这是一项极为雄心勃勃的计划,需要从现在开始就倒排时间,以便逐步努力向这一重要目标迈进。用英国《金融时报》的话来说,这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向前迈出的出奇重要的一步,它有可能帮助中国和全世界大幅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此前,欧盟也加强了对《巴黎协定》的承诺,承诺到2030年减排55%。中国承诺提出一项加强的国家计划,这对2021年至关重要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第26次会议的前景是一个重大的推动。COP26由英国主办,已被推迟至2021年11月举行。COP26被认为是使世界步入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正规道路的最后机会之一,该协定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以下,这被视作安全的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