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数据:李永达掀骂战 港人嘲讽
中评社香港8月13日电/近日民主党副主席李永达离港赴英消息曝光,令民主党内部矛盾浮出水面。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李永达赴英事件在香港整体社交媒体的关注度并不高,但却使民主党内派别斗争卷入舆论漩涡中心,在新选制启动之际,传统泛民政治人物参政动机和手段备受各方质疑。
回顾修例风波以来多位反对派知名人物的离港出逃舆情,本次李永达出走英国事件在社交媒体的讨论热度很低,舆情波峰不明显,远不能与同属民主党的许智峯潜逃所引发的热度相比拟(如图1)。国安法生效后,偏向本土“港独”的激进分子(如罗冠聪、张昆阳等)率先逃离,其后一些传统泛民光谱政治人物(如许智峯、郭荣铿等)也弃港出境。起初,频繁曝光的反对派政治人物潜逃新闻的确引发了社会舆论的较多关注,但随着出逃人数越来越多,该现象渐成常态,相关议题的社交媒体热度已明显降低。再加上李永达从政资历虽深,但并非近年来“网红”级政治人物,故对大多数港人而言,此次事件已见惯不怪,所以整体舆情反应趋于冷淡。
如图2所示,香港社交媒体被李永达离港事件所触发的情绪主要以嘲讽为主。不少网民对此类政治人物表里不一、外强中乾、关键时刻抛弃“手足”的所作所为充满不屑,并讥笑他们在国安法的震慑面前只能抱头鼠窜、黯然离场;甚至在反对派支持者内部也出现不少揶揄泛民政治人物的声音,不同于其过往几乎一面倒同情这些所谓“流亡”人士的立场,有观点指责这些政治人物根本没有什么“坚定信念”,一见到形势不妙就匆匆外逃,质疑其挂在嘴边的“与香港人抗争到底”只是一句笑话,并为那些听信乱港政客的鼓动后冲上前线违法被捕的年轻人鸣不平。
由图3可知,国安法生效以来,泛民政客的言行日趋低调,在社交媒体的政治宣传与动员明显收敛或减少,其在支持者中的好感度持续下降。近日李永达离港的负面事件,更令本已低迷的好感度被进一步拉低,跌至较修例风波前更低的水平,泛民政治人物过去藉动乱所积累的政治能量已消耗殆尽。不过,李永达离港事件之所以令泛民陷入舆论泥沼,事件背后所牵扯出的民主党派别斗争、路线斗争,才是真正触发负面舆论风暴的主要原因。
李永达离港出走后,各阵营内皆出现不少嬉笑怒骂的声音,但在众多批评揶揄中,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李的党友、属于民主党新世代政治人物(乳鸽派)喊出“叫人冲、自己松”、“不负责任、不知所谓”等不点名的嘲讽指责,随即又有民主党中生代政治人物加入骂战,为李永达辩护,并批评“乳鸽派”是“求上位”、“机会主义者”等。结合图4可知,随着舆情的蔓延发酵,涉及民主党内斗讨论日益成为整场李永达出走风波中的最主要焦点。
如图5所示,李永达出走风波引发民主党内不同世代的派别骂战,却造成了双输局面,港人对他们的质疑情绪皆因此大幅飙升至近两年来的最高点。有观点认为,身为民主党副主席的李永达反对该党参选新选制下的立法会,难以说服部分政治生涯才刚开始的年轻党员,因为放弃参选意味着他们将完全丧失在体制内的话语权,长期积累的政治资本和资源也无法延续、变现,故倾向继续参选的党内少壮派不仅与李永达存在明显路线分歧,更反感李永达不让人选、却自己先溜的行径,自然藉机发声表达不满。
对于这一波泛民内斗,反对派支持者也分裂为两大阵营展开辩论,有人认为“乳鸽派”只是出于私利、私怨而揭批李永达,怒斥年轻一辈仍然继承了老一辈政棍的歪风,还有人则批老泛民捞尽政治油水还要掐断年轻人的政治生涯,出逃者更没有资格指指点点。
中评智库认为,李永达出走再次彻底暴露出反对派政治人物的自私自利、虚伪双标的面目。反对派大势已去,大失民心,如果执意与中央政府对抗下去,绝无翻身的可能。须知,依据新的选举制度,忠于国家、服务市民、德才兼备的各界贤能才可以参与,爱国者治港的原则立场绝不会动摇。那些违背基本法,以颠覆国家为目的、以夺取香港管治权为企图的政治人物必定难以混进治港者队列。这是香港既定的政治大局。
(记者:陈日嘉,分析师:杨力聪,工程师:吴悦柠,研究员:林东阳)
中评社香港8月13日电/近日民主党副主席李永达离港赴英消息曝光,令民主党内部矛盾浮出水面。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发现,李永达赴英事件在香港整体社交媒体的关注度并不高,但却使民主党内派别斗争卷入舆论漩涡中心,在新选制启动之际,传统泛民政治人物参政动机和手段备受各方质疑。
回顾修例风波以来多位反对派知名人物的离港出逃舆情,本次李永达出走英国事件在社交媒体的讨论热度很低,舆情波峰不明显,远不能与同属民主党的许智峯潜逃所引发的热度相比拟(如图1)。国安法生效后,偏向本土“港独”的激进分子(如罗冠聪、张昆阳等)率先逃离,其后一些传统泛民光谱政治人物(如许智峯、郭荣铿等)也弃港出境。起初,频繁曝光的反对派政治人物潜逃新闻的确引发了社会舆论的较多关注,但随着出逃人数越来越多,该现象渐成常态,相关议题的社交媒体热度已明显降低。再加上李永达从政资历虽深,但并非近年来“网红”级政治人物,故对大多数港人而言,此次事件已见惯不怪,所以整体舆情反应趋于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