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业盼来复苏拐点

  中评社北京5月20日电/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随着民航出行方式的普及,人们的需求也愈发多元化、精细化。有专家指出,“能否为旅客打造良好的出行感受”已成为衡量民航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尽管猜到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出行的人数可能会出现增长,但是火热的出行情况仍然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

  “我和朋友原本想在五一假期去广西旅游,提前一个月关注机票价格。本想着出行前一两周买机票最划算,没想到才到4月中旬,飞往桂林、南宁等地的单程机票价格就已经涨到了1000多元。”家住济南的孙易轩感慨说,飞往云南、厦门等热门旅游地区的机票价格纷纷一路走高,“有的班次甚至经济舱都售罄”。

  今年五一假期,像孙易轩一样早早计划乘坐民航旅行的人并不在少数。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控制稳定,人们的出行需求被再次释放。民航市场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迎来强势复苏的“拐点”。

  中国民航局测算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1日至5日,全民航预计运输旅客866万人次,比2020年同期大幅增长173.9%,比2019年同期下降0.8%;平均客座率80.7%,比2020年同期提高14.6%,比2019年同期下降3%。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变化,旅游及商务活动大幅回升,民航业将进入恢复增长期,航空企业的市场价值将进一步回升。”谈及民航“出行热”的现象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谷慧敏分析说。

  事实上,今年3月以来,随着旅客出行需求得到集中释放,民航运输量大幅高于去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民航业迎来复苏拐点”已经成为业内不少人的共识。而在一连串增长数据的背后,则是民航从业者的坚守和对于细节的把控。

  坚守岗位只为护航“五一”

  “没想到今年五一假期抢票比春运还难。”这是不少旅客今年五一假期的共同心声。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本次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共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