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火星的“祝融”,在史书上拥有姓名
我国首辆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号,而祝融是我国上古神话谱系中的火神,传火人间,光照四海。祝融的形象虽有神话色彩,在历史记载中却是真实的族群。祝融氏族的昭昭功业,是华夏先民走出荒蛮、走向文明、生生不息的历史印证。
传火人间,光照四海
上古时代,先民茹毛饮血,生食动物血肉和植物根茎叶片,易受疾病侵害,寿命极短。后来,人们在自然界中认识了天然火,品尝到远比生食美味的熟食,但不知如何制造火。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烧制熟食,用火取暖,驱逐野兽,焚烧山野,开辟土地。
据学者推测,为方便使用火,原始部落推举用火经验丰富的老者专门管理火种,不断添加柴木,使之长燃不灭,经久不熄。甲骨文中掌火之人被称为“主”,其字形即是燃烧木柴延续火种,如商承祚《殷墟文字类编》所言,“主从木,盖象燔木为火,殆即主字”。火的使用,提高了先民的身体素质,为华夏民族带来了文明曙光。先民视火为神明,对看护火种的老者无比尊重,“主”的意义发展为主人、首领等。
人们经常祭祀火种,负责管理火种的老者逐渐担任祭司一职,即祝者。甲骨文中的“祝”字,为向神案前酹酒、跪拜祭祀之形。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曾言,祝“象灌酒于神前”;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亦言,“祝象跪而做祷告”;商承祚《殷墟文字类编》也认为,祝“象跽(即长跪)于神前而灌酒也”。
祝,遂有祷告神明祝愿之意,后引申出祝贺、敬祝、庆祝等意。《说文解字》云“祝祭主赞词者”,《唐韵》言祝“赞主人飨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