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好书:研究台湾本土文化的一部力作
中评社广州4月20日电(记者 韦民)日前,由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理事、厦门大学传播学博士沈毅玲撰写的《台湾布袋戏影视传播研究》一书于今年三月由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出版后,获得福建省社科机构、厦门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和一众读者的好评。
作者沈毅玲教授长期致力于闽台文化传播及跨文化传播研究,特别关注闽台地方文化现代传播的创新与拓展问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社科项目、市厅级社科项目十余项。新近出版的这部《台湾布袋戏影视传播研究》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的成果。在当下,研究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探索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题中之义。
作者全面梳理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台湾布袋戏影视传播进程,对各阶段影视布袋戏发展的特征进行提炼总结,并探讨不同阶段台湾布袋戏影视发展的外部促发因子与内在激发动力。
作者不仅对布袋戏影视作品做了内容分析,还选择了媒体视角及受众视角观察台湾布袋戏影视传播,以框架理论及受众接受理论为基础,进行量化研究,交叉印证并更加客观地呈现布袋戏影视传播效果,这也是对传统文化研究量化不足的改变。
作者着眼台湾布袋戏影视传播效果,分析台湾布袋戏影视传播手段与策略的得失利弊。同时,以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理论对台湾布袋戏发展现状加以分析,总结其未来发展的阻碍性因素,以此为借鉴,进而探讨我国传统艺术未来发展与传播的应对策略。
从研究价值看,台湾传统戏曲表演与大陆,特别是闽南地区的传统戏曲有极为深远渊源。因此,台湾传统戏曲的现代转型所积累的经验与面临的困境对大陆的传统表演艺术而言,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此外,布袋戏文化在台湾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台湾布袋戏是瞭解台湾本土文化,特别是台湾庶民文化的重要途径。在瞭解台湾布袋戏文化的现代变迁方面,不仅两岸文化共通性能够得到强化,更是有助于大陆民众认识到台湾民众文化认知的变化。在求同存异的文化共识下,两岸民众能够更有成效地交流,并实现两岸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台湾地区的文化艺术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这是作者沈毅玲教授这部新著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