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将修订
由于缺乏有效监管,电子烟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引发社会关注。比如,电子烟并不像一些人认为的“健康无害”,电子烟在生产经营、广告宣传等方面乱象丛生,吸食电子烟的人群呈现低龄化趋势,等等。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求对《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将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实施条例中关于卷烟的有关规定执行。
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短期来看,《征求意见稿》会给电子烟行业带来一定的冲击,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整个电子烟行业健康发展。
电子烟已侵入校园
吸食人群呈低龄化
最近,安徽宿州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李明(化名)和几个同学又有了“新乐子”——吸食电子烟。
采访中,李明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他们之所以吸食电子烟,有的是因为好奇,有的是从初中就开始抽烟,听说电子烟可以戒烟,不过抽了一段时间后感觉效果并不明显。从口感上来说,有些人觉得吸起来比较刺激喉咙,有些人觉得和真正的香烟相比还差些,但都觉得电子烟比普通烟草的危害小得多。
抱有类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数,艾美咨询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用户认为电子烟能缓解对尼古丁的依赖。
那么,电子烟真的能够帮助戒烟吗?据了解,电子烟与传统卷烟不同,电子烟产品往往外形设计精美,没有燃烧烟丝的过程,通过可充电的加热装置将特制烟草或雾化烟油加入,产生含有尼古丁及其他化学物质的烟雾,供使用者吸入。商家常以“去焦油,身体无负担”“无一氧化碳”“无重金属”“替代真烟”等营销口号吸引消费者,并设计了原味、水果味、巧克力味等多种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