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执言 中评数据百期研讨会在港举行
中评社香港7月12日电(中评社报道组)中评社自2020年7月24日发布首篇数据新闻以来,至今中评数据发布已满一百篇。日前,中国评论通讯社、中评智库基金会在香港总部举行“中评数据百期研讨会”,对数据新闻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交流。研讨会由中评社总编辑、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主持,中评社香港总部和北京总部的青年记者、编辑、分析师等分别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与讨论。
中评社研究部主任、中评智库研究员束沐介绍了近一年来中评社所刊发100篇数据新闻的题材、类型、反响、传播力等方面情况。他表示,中评数据新闻是中评社、中评智库以过去五年来大数据分析的成功经验与成熟模式为基础,以去年《香港国安法》生效、香港政治与社会舆论生态由乱及治为契机,在社领导审时度势下、在大数据中心复合型青年团队齐心协力下,推出的一款全新的新闻报道体裁,不仅成为中评社涉港新闻报道的重要支柱,同时在香港传媒界独树一帜,正在建构起有利于“爱国者治港”的数据话语权。
束沐在回顾近年来香港舆论话语权格局演变与数据新闻发展历程后表示,中评数据新闻于去年七月正式诞生,“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条件同时具备,一年来100篇数据新闻聚焦政治生态、经济民生、疫情防控、涉外议题、社会情绪等主线,赢得大量的涉港原创新闻稿件的点击量与转播量,充分说明中评数据新闻填补了当代香港舆情民情研究领域的空白、也填补了香港数据新闻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空白。
束沐认为,中评数据新闻背后的监测技术、分析能力、研究团队、采编队伍以及智库专家群,尤其是海量母体数据库,放眼整个香港传媒界都是绝无仅有的。更重要的是,在“爱国者治港”原则的引领下、在中评大数据系统的雄厚技术支撑下,中评数据新闻兼具互联网思维、智库思维与新闻思维,兼具辩证思维与相关思维,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将数据可视化与分析评论相结合,产生了百分之百全流程“内生模式”的数据新闻,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评特色与爱国底色的香港数据新闻之路,为中评社进一步升级为大数据智慧媒体奠定坚实基础。
郭至君总结道,数据新闻已经不是传统、单一的新闻学内容,它还结合了传播学、数学、计算科学、叙事学、文化研究、伦理学、未来学等等领域,虽然难度高、挑战多但发展前景广阔,影响力巨大。可以说,数据驱动的新闻代表着新闻传播的时代未来。
中评社北京记者站站长、中评智库研究员林艳表示,数据新闻与传统新闻存在明显区别:一是新闻线索来源不同,二是新闻事实来源不同,三是新闻讲述方式不同。她表示,中评数据新闻是数据驱动调查新闻,不是简单地报道社会现象本身,而是注重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尤其是深藏在“冰山以下部分”如行为数据、情绪数据、认知数据、关联数据等不易被人轻易感知和发现的深层次内容。
林艶指出,通过数据新闻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香港社会并且真正了解导致香港社会出现某种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比如港漂回流的根源、港人不愿生孩子的原因、香港疫苗打不动的原因等等。她也认为,中评数据新闻的可贵之处在于始终坚守“以民为本”的思想和“为民执言”的底线,同时也能够帮助决策者准确掌握民情民意,为科学决策和危机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中评社舆情分析部主任、中评智库副研究员金裕超谈了三点感受。一是中评智库通过自创分析系统、自爬海量数据、自悟大数据新思维,实现了中评数据从无到有、从浅入深、从初创到完善的跨越,这中间每一点滴进步都凝聚各位同仁的耕耘与汗水,丰硕成果充分彰显了复合型团队的战斗力;二是中评数据已成为观察、研究香港社会的一把利器,通过数据新闻的客观分析有助于深度挖掘出香港社会的热点、痛点、难点,进而精准把握其发展脉动;三是中评数据在问题导向思维指导下,同时融合相关思维、辩证思维及演绎思维,所产生出的数据驱动新闻具有打破同温层的强大能量,有助于真正掌握数据话语权,并为建构立体式话语权打下坚实基础。
多位参与中评数据制作的分析师、工程师亦先后发言,介绍了心得体会。
罗祥喜说,而更为重要的是,中评社的这个团队,都非常认同和支持这项开创性的工作,均认为现在虽然已有很好的起步,但都不满足于现状,对充满挑战的未来满怀信心,相信中评社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更好地反映香港的社情民意和社会脉动,也更好地发挥为民执言的媒体功能。
中评社社长、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最后作总结。他说,中评社与中评智库基金会大数据中心在一年之内制作发布了100篇有关香港问题的数据新闻,内容涉及了香港面临的政治、政党、法律、疫情、经济、民生、国际关系等等深层次的问题。所有的数据新闻,都能够做到以问题为导向,全网搜索,清洗出最为可信的数据,通过理论体系、认识论、方法论及科学算法的综合运用,让读者看到一个完整的香港。中评社涉及香港问题的数据驱动调查新闻,特色非同一般。其中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中评社要掌握香港问题的数据话语权,并不是要垄断什么数据话语权,恰恰是要打破当前香港的所谓数据话语权之不当垄断。用同温层的相对数据、假数据来煽动民意、制造动乱,这样的数据乱局必须终止了。
郭伟峰表示,中评社的数据新闻是智库、媒体与大数据结合的产物,最为可贵的是大数据技术及分析方法,均由中评社的年轻人自创甚至首创。展望未来,中评社要更上一层楼,就必须全力构建大数据智慧媒体的概念。中评社坚守新闻媒体的阵地,但是务必成为大数据智慧媒体中的一员,这样才能一直走在时代的前面,不被时代所淘汰。中评社24年来的发展史,是以概念起家,以实践促进发展的。从网络通讯社到两岸共同媒体,再到智库媒体等概念的成功实践,为今后全面构建中评社的数据智媒概念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中评社香港7月12日电(中评社报道组)中评社自2020年7月24日发布首篇数据新闻以来,至今中评数据发布已满一百篇。日前,中国评论通讯社、中评智库基金会在香港总部举行“中评数据百期研讨会”,对数据新闻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交流。研讨会由中评社总编辑、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主持,中评社香港总部和北京总部的青年记者、编辑、分析师等分别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与讨论。
中评社研究部主任、中评智库研究员束沐介绍了近一年来中评社所刊发100篇数据新闻的题材、类型、反响、传播力等方面情况。他表示,中评数据新闻是中评社、中评智库以过去五年来大数据分析的成功经验与成熟模式为基础,以去年《香港国安法》生效、香港政治与社会舆论生态由乱及治为契机,在社领导审时度势下、在大数据中心复合型青年团队齐心协力下,推出的一款全新的新闻报道体裁,不仅成为中评社涉港新闻报道的重要支柱,同时在香港传媒界独树一帜,正在建构起有利于“爱国者治港”的数据话语权。
束沐在回顾近年来香港舆论话语权格局演变与数据新闻发展历程后表示,中评数据新闻于去年七月正式诞生,“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条件同时具备,一年来100篇数据新闻聚焦政治生态、经济民生、疫情防控、涉外议题、社会情绪等主线,赢得大量的涉港原创新闻稿件的点击量与转播量,充分说明中评数据新闻填补了当代香港舆情民情研究领域的空白、也填补了香港数据新闻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空白。
束沐认为,中评数据新闻背后的监测技术、分析能力、研究团队、采编队伍以及智库专家群,尤其是海量母体数据库,放眼整个香港传媒界都是绝无仅有的。更重要的是,在“爱国者治港”原则的引领下、在中评大数据系统的雄厚技术支撑下,中评数据新闻兼具互联网思维、智库思维与新闻思维,兼具辩证思维与相关思维,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将数据可视化与分析评论相结合,产生了百分之百全流程“内生模式”的数据新闻,已经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评特色与爱国底色的香港数据新闻之路,为中评社进一步升级为大数据智慧媒体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