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数据百期:国安法挽香港于悬崖
中评社香港7月12日电/在香港国安法生效届满一年之际,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对一年来国安法给香港社会带来的各种变化、香港各界对国安法的评价和反应展开全面评估。中评智库发现,国安法对危害和影响“一国两制”和香港繁荣稳定的政治社会乱象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各类乱港活动受到有力震慑、各种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形象比喻:国安法是香港的“守护神”,力挽香港于深渊旁的悬崖。港人普遍期待,国安法能够为香港经济复苏、民生改善保驾护航。
回顾过去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从立法、生效到执行、深化的全过程,可以清楚发现香港社会的各种反响、反应也经历了明显的变化。如图1所示,去年7月国安法生效之初给香港全社会带来“轰动效应”,紧接着8月警方国安处首次“主动执法”搜查壹传媒、拘捕黎智英更是将香港社交媒体的正负面情绪彻底调动起来。此后,香港舆论和社会各界对国安法的总体反应、情绪逐步走向平稳,只是在一些重大案件、大规模搜查发生时才有所起伏,充分说明国安法针对的只是一小部分破坏和危害国家安全的反中乱港势力,对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与基本权利没有影响,那些一开始对国安法的好奇、观望、犹豫、焦虑的港人,也在逐渐接受与认同国安法。
今年6月下旬,国安法生效一周年前夕,警方国安处搜查《苹果日报》总部并拘捕多位高层,被公认为乱港“大台”的《苹果日报》随后宣布停刊、解散。对于这个标志性事件,香港社交媒体的关注度和情绪反应虽有波动,但已经难以和国安法生效初期相比,进一步反映出国安法对香港社会的约束作用已经从“他律”变为“自律”,不仅令港人明确认清了底线和红线,也排除了长期以来的各种政治、思想和舆论干扰,终于在香港全社会树立起“大是大非”的标准。
众所周知,催生出香港国安法的最直接原因,就是2019年6月“修例风波”致使香港陷入的动乱、暴乱以及暴露出的国家安全法律和制度漏洞。因此,国安法对香港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效应,就是在短时间内遏制住了形形色色的乱港活动、管控住了各式各样的安全风险。如图2所示,在“修例风波”后达到高峰的街头示威暴力活动,在国安法生效后迅速降温,一度令香港社会闻之色变的“私了”、“起底”、“装修”等违反法律和道德底线的行径,亦在国安法生效后逐渐淡出舆论视野。
而社会高度警惕的由极端思想导致的本土恐怖主义活动,其关注度在今年7月因“孤狼杀警案”、恐怖组织“光城者”被捣毁等事件出现反弹,但总体舆情反应已经再也难企及“修例风波”时期,展现出香港社会对国安法生效一年后的安全稳定形势充满信心。之所以充满信心,最关键原因在于“修例风波”后乱港势力发动的“战线”,在国安法生效后的多轮执法行动的震慑下,纷纷偃旗息鼓(如图3),香港出现大规模暴乱、动荡的“引信”已被连根拔除。
正如上文所述,过去一年来在国安法“利剑”下,香港政坛舆论经历了大破大立的过程,港人对国安法“势如破竹”清除乱港毒瘤的一系列行动最震撼、最有感,因而涉国安大案要案的舆情热度均占据高位(如图4)。其中,“黎智英案”声量之大、关注度之高、延续时间之长,当之无愧可视为香港“国安法第一要案”。
从去年8月初黎智英被拘捕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到去年底保释争议又掀起香港舆论潮涌,再到今年5月政府冻结其资产及壹传媒股份,直至上月底其一手打造的《苹果日报》走下历史舞台,“黎智英案”不仅令许多港人感到酣畅淋漓,还多次涌现出希望中央行使管辖权的呼声,这背后不仅体现了此案的指标性、复杂性、敏感性,更折射出这样一个铁的事实:国安法生效后,香港作为外部势力干预、渗透、威胁国家安全“桥头堡”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除了“黎智英案”、“初选47人案”、“锺翰林案”等大案要案外,港人同样高度关注香港维护国家安全的制度建设与政策举措,其中关注度较高的是国安法官制度的建立,声量较高的则是有关国安教育的实施和推动。结合图5可以进一步发现,司法、教育和传媒是港人最为关注的三大国安法影响领域,而这三个领域正是香港社会一致认为的安全风险潜藏地,也是国安法在香港长效深化、落地生根的重点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安立法及生效初期,有市民担忧的国安法或对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出入境自由、网络通讯自由造成影响,但数据显示上述领域的关注度在一年来几乎都处于边缘地位,说明近一年来的事实澄清和化解了社会的疑虑。而关注国安法对文化艺术领域影响的比例,在近几个月来悄然升高,则说明官方近期对文艺领域“软对抗”与“软性渗透”的表述与警告,已经引起各界注意,未来存在进一步发酵的可能性。
国安法对香港社会的影响,表面上打击了乱港势力及活动,从深层次看则是让香港风清气正、力促“泛政治化”逐步退潮,为香港重新焕发“东方之珠”风采保驾护航。如图6所示,国安法生效后一年来,香港政治舆情的按月占比均未突破50%,舆情主轴回归务实理性、关注经济民生,与“修例风波”期间泛政治化、极端化和二元化的舆论乱象可谓天壤之别。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一年来香港社交媒体涉及国安法主要成效的讨论中,声量最高的恰好就有关“国安法有助于香港复苏经济、改善民生”的观点(如图7)。由此可见,“修例风波”的教训与国安法的出台,让香港全社会深刻认识到发展与稳定、发展与安全之间的辩证关系,而当国安法令社会恢复往日常态、保障港人自由与安定生活后,越来越多港人希望政府切实拿出作为改善民生,从根本上巩固香港来之不易的稳定大局。
万事开头难,订立国安法、树立“爱国者治港”原则,只是维护“一国两制”在港实践行稳致远的第一步。随着国安法的深化与国内外安全形势的新变化,香港国安法的落实未来可能面临不少挑战。如图8所示,由于本地乱港势力已经被各个击破、有力管控,故海外乱港势力的活跃度逐步走高,并积极图谋将影响力传回本港。近来破获的本土恐怖主义团体案件中出现“逃亡路线”、“海外资金”等敏感字眼,外部势力的黑手若隐若现。因此,国安法生效后乱港势力的“地下化”、“外逃化”成为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趋势,且两者之间连结的风险不可低估。
中评智库认为,香港国安法实施一周年来,成效显着,起到了为香港社会秩序遏乱入治的重大作用,发挥了维护国家安全的特殊作用,彰显了中央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更有利于巩固“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方针政策。完全可以相信,香港必将进入稳定发展的新环境,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未来可期!
(记者:徐文森 分析师:舒晓叶 工程师:连港东 研究员:宋漾心)
中评社香港7月12日电/在香港国安法生效届满一年之际,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对一年来国安法给香港社会带来的各种变化、香港各界对国安法的评价和反应展开全面评估。中评智库发现,国安法对危害和影响“一国两制”和香港繁荣稳定的政治社会乱象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各类乱港活动受到有力震慑、各种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形象比喻:国安法是香港的“守护神”,力挽香港于深渊旁的悬崖。港人普遍期待,国安法能够为香港经济复苏、民生改善保驾护航。
回顾过去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从立法、生效到执行、深化的全过程,可以清楚发现香港社会的各种反响、反应也经历了明显的变化。如图1所示,去年7月国安法生效之初给香港全社会带来“轰动效应”,紧接着8月警方国安处首次“主动执法”搜查壹传媒、拘捕黎智英更是将香港社交媒体的正负面情绪彻底调动起来。此后,香港舆论和社会各界对国安法的总体反应、情绪逐步走向平稳,只是在一些重大案件、大规模搜查发生时才有所起伏,充分说明国安法针对的只是一小部分破坏和危害国家安全的反中乱港势力,对香港市民的日常生活与基本权利没有影响,那些一开始对国安法的好奇、观望、犹豫、焦虑的港人,也在逐渐接受与认同国安法。
今年6月下旬,国安法生效一周年前夕,警方国安处搜查《苹果日报》总部并拘捕多位高层,被公认为乱港“大台”的《苹果日报》随后宣布停刊、解散。对于这个标志性事件,香港社交媒体的关注度和情绪反应虽有波动,但已经难以和国安法生效初期相比,进一步反映出国安法对香港社会的约束作用已经从“他律”变为“自律”,不仅令港人明确认清了底线和红线,也排除了长期以来的各种政治、思想和舆论干扰,终于在香港全社会树立起“大是大非”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