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健全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财税体制

  中评社北京5月6日电/据经济日报报道,“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十四五”时期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为我们党我们国家在新阶段谋划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强化责任担当,顺时应势、主动作为,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扎实推进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党中央治国理政、当家理财,财政部做具体服务保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心怀“国之大者”,自觉将财政工作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局中去谋划、部署、推进,以财政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与现代化的关系,在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基础上,把握好现代化的内涵和要求,努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系,认清发展大势和自身优势,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信心,全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引领,把科技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加强基础研究投入,加大对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支持力度,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坚持协调原则,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支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支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绿色导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重点生态工程保护修复,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坚持开放原则,支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深化国际财经交流合作,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综合采用贴息、专项补助等政策工具,支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坚持共享为本,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履行好分配调节职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新发展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是对经济规律的自觉把握,是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的现实需要。要深刻认识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最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优势所在是巨大的市场空间,竞争力所在是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吸引力。我们要精准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攻方向,找准工作着力点和突破口,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好发挥财政政策调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宏观调控必须适应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经济形势变化,该扩大需求时要扩大需求,该调整供给时要调整供给,相机抉择,开准药方。近年来,根据调控需要,不断调整完善积极的财政政策内涵,政策工具也日益丰富,有效降低了经济周期波动影响,有力维护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下一步,将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及时准确提出财政政策调控建议并抓好贯彻实施,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

  强化高质量发展目标引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任务实施,财政资源配置、政策供给向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用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支持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强逆周期调节。统筹考虑社会主要矛盾阶段性特征、经济周期变化和经济财政运行情况等因素,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需要,集成运用、优化组合各项财税政策工具,科学确定赤字率、政府债务规模、税费政策,开源节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保持合理支出强度,实现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和跨周期设计相统一,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注重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完善宏观政策协调机制,加强财政与货币、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的配合,形成宏观政策调控合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化与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财经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完善全球与区域经济治理,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经济环境。

  促进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政策操作上更加精准有效,把握好财政政策调控的重点、力度、节奏和时机,不断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完善政策实施机制,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精准调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前瞻性和灵活性。强化预期管理和引导,定期发布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更好发挥政策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