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代爱国者是怎样炼成的
然而,什么叫爱国?怎样才算是一位爱国者?在一些人中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同说法以至争论。那么,就让已故霍英东、查济民及上月离世的曹光彪等上一代爱国爱港人士来“现身说法”,重温一下他们为什么会爱国和怎样爱国,以至最终成为一位实至名归、言行一致的真正爱国者的事迹。
爱国为他们带来了荣誉、地位和财富,然而,他们的爱国不是为金钱名利,更不是为什么一官半职,他们的爱国很简单,就是一句话:做中国人要争气!
说霍英东、查济民、曹光彪三位是爱国者,大概任何人都不会有异议,他们的爱国不是挂在嘴边说说,而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看得见和摸得着的事实。霍英东抗美援朝运送物资,冒险犯难,以命拚搏,又是国家“申奥”成功的一大功臣;查济民设立首个国家科技奖“求是基金”,推动科研事业,重奖科学家;曹光彪改革开放第一个回内地投资设厂,开“三来一补”先河,又在九七回归前创立“港龙”航空公司,维护繁荣稳定和国家利益。三人还有不少其他方面的爱国贡献,不胜枚举。
而且,较鲜为人知的是,这三位上一代爱国者生前是好朋友。曹光彪五十年代初期自沪来港,一心重操故业,开办毛纺厂,但当时的香港缺乏厂房厂地,比曹早一步来港的查济民,已经在荃湾买下大幅土地,设立中国染厂,知曹要开厂,就让出了一些厂房,而曹的毛纺厂自澳洲进口的羊毛原料需要漂染,也交由查的工厂代染。
当年,曹光彪也从事进出口贸易,与华润公司有生意往来,知悉内地需要轮胎、铁皮和西药等物资,但被美国实施封锁禁运而不可得,而曹于战时在上海帮助过一些逃难的犹太人,这些人后来在欧洲做生意,曹遂通过他们进行采购,物资到港后交由霍英东的船队运送到内地。曹光彪后来一直记得,霍英东做事很讲义气,物资落船前先付清货款,运输途中风险或损失由霍承担,货到后才凭收条收取运费。
历战火伤痛 悟有国才有家
而当年如霍、查、曹这些开始在港创业或掘得“第一桶金”的人士,身上都不可避免地背负着历史和时代的伤痕。霍英东晚年仍清楚记得,他青少年时读书成绩不错,但一天早上从湾仔住处坐车往皇仁书院上学,在电车站就听到炮声和途人乱成一片,日本侵略军已经登陆香港,自此他失去学习机会,要到启德机场“揼石仔”、铺跑道,换取“六両四”养活母亲和两个姐姐,工作稍有迟缓就会被日本兵和工头暴打一顿,当时他瘦得不似人形,只余“一棚骨”。
同样,在运送抗美援朝物资时期,当年港英殖民管治贪污盛行,“派片”已成“例行公事”,一般水警分得不多,分得最多的是“鬼佬帮办”,但只要有一点不如意,拳打脚踢还是难免。有一回,霍英东被一名洋警司当胸踢了一脚,倒在甲板上半天站不起来。
国家被侵略在铁蹄下生活的痛苦,在外国殖民政府管治下所受的屈辱,是霍英东一辈子不会忘记的心底伤痕,同样,这些伤痕也成了激励他要抬起头来做一个中国人的决心和动力,更令他深深体会到“国弱被人欺”、“有国才有家”的道理,他一生的爱体育和“奥运梦”,也就是“强国梦”的反映。
“中华国族腾飞日 家祭毋忘告乃翁”
同样,青少年时期在杭州生活的查济民,每天路过“求是书院”(即后来的浙江大学),总是想着自己有一天要成为这里面的莘莘学子一员;然而,日本侵略者的无情炮火轰碎了无数如查济民一样中国青年的成材梦,他们被迫辍学出外打工。查济民一直没有忘记,他最早当学徒的常州大成染厂,是其岳父刘国钧所开办,因为规模和名气大,成为日本侵略军的重点空袭目标,全部厂房被夷为平地,工人、家属死伤无数。当时年轻的他,负责把一部分仅存的机器运往重庆,沿长江而下,途中下有激流、上有炮弹,险些翻船、葬身波涛。
晚年的查济民爱读诗,他步陆游“示儿”诗的原韵,也为了一首“示儿”诗,末两句放翁原诗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查济民将之改为:“中华国族腾飞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爱国之情,一生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