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香港经验 推动澳门修志
中评社北京4月30日电/据大公文汇全媒体报道,《香港志》首册出版后,《澳门志》的编纂工作也提上议事日程。在今日(29日)举行的“香港修志现状、功用与前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建议澳门借鉴《香港志》的编纂经验,推动《澳门志》的编纂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基金会委员会主席吴志良表示,澳门地方志的编纂11年前就提上了议事日程,虽然编纂工作至今没有正式开展,但澳门学界,包括内地和海外的学者对澳门历史的研究从来没有中断,并在这些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为编纂澳门地方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具体而言,编纂《澳门志》具有坚实的政治社会基础,学术界也有正确的价值导向,无论是内地、澳门,还是海外的学者,在澳门诸多重大历史事件上没有重大分歧。自1990年代以来,内地和澳门已经出版了澳门编年史等研究成果以及大量史料汇编,也积累了澳门历史研究的人才队伍,这些都为编纂《澳门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澳门理工学院人文及社会科学高等学校校长林发钦指出,编纂地方志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一个地方重要的文化工程。澳门数千年中华文明、数百年中西交汇的历史,沉淀成丰厚多样的文化遗产和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编修澳门地方志将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文化工程,能系统地记录和保存澳门的历史文化成果,传承澳门人优秀的爱国传统,并有助于澳门居民,特别是年青一代全面了解我们的社会,增强社会凝聚力,加强对国家的认同感。
“澳门回归已20余年,盛世修志,正当其时,宜参考内地和港台的成功修志经验,循序渐进推动修志工作。”林发钦说,编纂《澳门志》是一项前所未有、全面系统的重大文化项目,具有工程浩大、头绪众多、任务繁重,涉及面广泛、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只有在澳门特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扬澳门人爱国爱澳的优良传统,动员政府各部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以及凝聚海内外众多的智慧和研究成果,才能确保编纂出版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志书,全面客观地记述澳门的历史与现状,传承澳门的优秀文化,讲好澳门“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故事,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香港志》首册已经问世,《澳门志》的编纂时机也已经成熟。”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冀祥德曾两次去澳门交谈《澳门志》的编纂问题,他认为,和前期《香港志》的编纂相比,《澳门志》的编纂具有更坚实的基础。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及办公室愿意为《澳门志》的全面编纂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