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如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样化的假期需求?如何保障大家过好就地过年后的这个“五一”假期?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五一”休5天,怎么来的?
按照《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我国“五一”劳动节放假1天,即5月1日当天放假。今年在保持法定节假日天数总数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前挪后移形成“6天工作日+5天假期+3天工作日+1天假期+5天正常工作日”。
对于这一调休安排,有网友表示,“靠调休‘凑’出长假,让人累觉不爱”;但也有网友说,“春节就地过年没回家,5天假期正好回家看看”“‘五一’假期天气好,可以安排一次不错的旅游了”。
今年春节期间,因疫情防控需要,全国多地倡议就地过年,很多群众响应号召没有回乡探亲和外出旅游。据监测,在就业地过年的外出农民工就有8700多万人,比上年增加近4000万人。
“目前疫情形势总体稳定,‘五一’调休5天,更好满足了就地过年之后、春暖花开之际广大群众的出行要求,为人们探亲、旅游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所社会事业室主任邢伟说。
实际上,今年并不是第一个加长版“五一”假期。2019年“五一”劳动节调休为5月1日至4日,2020年“五一”劳动节调休为5月1日至5日。
自2008年开始取消“五一”长假以来,恢复“五一”长假的呼声一直存在。邢伟说,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是发展中国家,虽然靠假日消费有助于拉动经济增长,但稳定有序的企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同样非常重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还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工作和努力奋斗。因此近年均未考虑增加法定节假日天数。综合考虑群众呼声以及疫情防控和保障生产等客观需要,通过调休在“五一”形成5天假期,是适应当前需要的一种较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