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奈儿起诉华为,“老干妈”们怎么看

  中评社北京4月28日电/据中国经济网报道,这起国际官司背后,是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绕不过去的知识产权门槛。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国际贸易的“标配”,在对内激励创新、对外促进开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企业既要睁大眼睛,防止新商标侵犯自己的商标权,也要手持放大镜,避免侵犯他人商标。

  一个是奢侈品贵妇,一个是制造业直男,说香奈儿跟华为长得像,恐怕没几个人同意。可香奈儿偏偏认定了华为的新商标酷似自己。因此,在过去4年里,香奈儿3次起诉华为,要求后者“整容换脸”。

  细看涉诉商标,一个是香奈儿著名的“双C”Logo,图案是左右交叉的两个粗“C”字母;一个是华为2017年在欧洲申请注册的新商标,图案为上下交缠的两个细线半圆。这俩商标到底像不像?此前,欧盟知识产权局、欧盟知识产权上诉委员会均驳回了香奈儿的反对意见,称两个Logo不存在相似性,公众不太可能将两者混淆。

  根据一些媒体的报道,欧盟普通法院近日判定,这两个商标“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在视觉上存在显着差异”,不构成侵权。消息传回国内,立即上了热搜。一时间,网友们有的怀疑香奈儿碰瓷,有的质疑服饰箱包商标无权起诉手机、硬件商标,还有的怀疑自己和香奈儿哪个眼睛有问题。

  这起国际官司背后,是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绕不过去的知识产权门槛。网友可以吃瓜,但企业不能只坐着小板凳围观。

  香奈儿并不是碰瓷。根据国际惯例,驰名商标可以跨类保护。卖包包的香奈儿别说告卖路由器的,就是告卖豆浆油条的,也是在行使法律赋予企业的权利。

  商标是企业的脸面。哪怕这件商标来自一个相差甚远的类别,哪怕被舆论和法院认为是过度敏感,香奈儿也要坚持打官司。网友可以怀疑香奈儿的眼神玩不了“连连看”,但其反应灵敏的专业素养和态度坚决的商标保护意识,依然值得国内企业学习。

  有人认为香奈儿卖的就是牌子,所以必须保护好自己的商标品牌。可从古到今,哪个想要做大做强的企业离得了商标品牌?毕竟,这关系到消费者购买时做出选择。

  可惜,对自己这张珍贵的“脸”,某些企业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去年老干妈与腾讯那场糊涂官司,就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老干妈缺少完善的商标品牌保护机制。否则,何以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没有监测到自己的商标品牌被他人用于营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