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政府:想办法增加土地及公共房屋供应
加大公屋比例
“本届和上届政府都把房屋土地放在最优先的政策考量。”林郑月娥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特区政府在房屋供应上有着很重要的角色,不能因为香港是自由市场和资本主义社会就置之不理。“要老百姓对这个地方有感情,就必须要让他安居,安居才能乐业。”
为让不同阶层家庭都住有所居,特区政府推出了一些房屋新政。林郑月娥在其2020年施政报告中指出,特区政府将把新开发土地的70%用于公营住房建设,相比以前有明显提高。过去5年,香港特区政府累计建成公营住房6.6万多套,未来建成的公营房屋数量还将增加。
香港特区政府发展局局长黄伟纶介绍,目前香港有450公顷具发展潜力、没有发展计划的棕地(废弃的工业或商业用地),特区政府规划署于2019年已检视了160公顷,物色及公布了8组可在短、中期作较高密度公营房屋发展的棕地群。调查显示,这8组棕地群面积大约36公顷。特区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已于2020年6月起,陆续对这8组棕地群展开工程可行性研究。研究预计,现阶段这8组棕地群粗略计算共可建设超过2万套公营房屋。为应对供应短缺,工程可行性研究会进一步探讨能否增加单位供应。
对于轮候公营住房的家庭和其他居住环境恶劣的市民,在他们轮到住房前,特区政府承诺3年内提供1.5万个过渡性房屋单位,并试行为长期轮候公屋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现金津贴,研究为“劏房”实施租务管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