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招牌蒙尘:狗不理、秋林退市

  中评社北京4月26日电/据中国经济网报道,不久前,北京最后一家狗不理包子正式关门谢客,全聚德在天津的最后一家门店也宣告停业,引发人们对老字号企业是否难以为继的讨论。

  近日,商务部称经调查,84%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处于盈利状态,年营业收入达 5000 万元以上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占比接近 50% ,似乎有意对舆论进行回应。

  但与此同时,商务部也印发通知,开展部署 2021 年“老字号嘉年华”系列活动,积极促进消费并宣传推广国货品牌。

  到底老字号企业的真实经营现状如何?“中华老字号”依旧是金字招牌,还是已然日暮西山?

  1128家老字号都是谁

  据商务部定义,“中华老字号”指的是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

  目前全国由商务部认定并授予牌匾和证书的“中华老字号”共有 1128 家。要认定为“中华老字号”,除了拥有商标所有权或使用权外,商务部还给出了 6 个条件。

  首先,“老字号”离不开一个“老”字,只有创立于 1956 年及以前的品牌才有资格参选。

  据统计,老字号品牌在有明以后得到更好保存,有清一代传下的最多,占数近半。一千多家老字号平均年龄在 150 岁左右,百年老店超 600 家。

  其中最老的可以追溯到先秦战国时期,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即河南的汝阳刘毛笔,据传由秦朝大将蒙恬所创,后经其随从、汝阳刘氏先人刘寅传承下来。

  除了老,老字号还都得对得起“字号”,对得起品牌。关于产品和品牌形象方面,商务部给出了三个条件:产品、技艺或服务独特;能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网络上流行一种说法,把 China 趣解成“吃呐”,虽然是说笑,但也说明饮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里的重要性,能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的老字号也是如此。

  老字号里,跟吃有关的至少占了六成,经营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企业生命力还是相对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