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将有2.5亿人出游
有公开报道显示,“五一”期间,国内旅游、探亲等出行需求将延续强劲复苏趋势,假期民航、铁路及公路客运出行客流规模预计将达到2.5亿人次左右。2.5亿人次出行的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随着高铁的建设,旅游市场正在形成明显的高铁消费带,而这些新出行方式的出现,也为旅游行业带来了多方面潜在影响。
“随着各条高铁线路的开通,各地也相继推出了多条‘高铁风景线’。高铁游方面,杭黄高铁、京沪高铁、合福高铁、贵广高铁、西成高铁等线路由于沿线风景优美,一直是游客颇为青睐的出游高铁首选。”驴妈妈旅游网CEO邹庆龄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国内已经形成了明显的高铁旅游消费带,用高铁作为大交通覆盖高铁沿线的旅游目的地。”6人游旅行网创始人兼CEO贾建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这样介绍。
“高铁+旅游”产业链形成
根据火车票预售情况,“五一”假期前一天(4月30日)的火车票大部分线路的车票出现了放票即“秒光”的情况。同程旅行平台4月30日火车票的查询量在放票开始前后较4月份普通工作日暴增了56倍,“五一”假期期间(5月1日至5月5日)热门方向车票的查询量也快速上升,整体搜索热度是清明假期的9倍。
出行方式的改变,也从一定程度上对旅游行业的市场发展造成了影响。邹庆龄解释,高铁这一对于交通工具,可以说直接对航空公司、客运公司造成了冲击。价格方面,主要表现在出游旺季,高铁相比航空价格便宜,行程更轻松。但是,在淡季,高铁优势主要还是在周边游方面,出行更轻松、便捷。“例如,2018年底杭黄高铁开通后,驴妈妈平台该铁路沿线景区门票、酒店产品销售一直增长。驴妈妈也联合黄山等多个目的地城市举办了多场包车活动,市场与口碑都不错”。
邹庆龄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根据观察,高铁对于旅游行业的影响和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包括旅游的空间格局、消费习惯和产业链影响:“高铁网络的铺建,使得周边游半径持续扩大,由自驾3小时范围(200公里)到高铁2小时范围(300公里至400公里),甚至更大,另外,高铁沿线的一些原本非热门的目的地,由于高铁设站,也逐渐成为周边游热门;高铁自由行、周边游频率增大,相比自驾、跟团等,高铁行程更舒适;目前来看,市场形成了很多‘高铁+旅游’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