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富阳:解读美国自阿富汗的“撤军行动”

  中评社台北4月17日电(作者程富阳)美国总统拜登日前(14日)站在发动阿富汗战争的白宫条约厅(Treaty Room),向全美发表将自今年(2021)9月从阿富汗撤军的演说后,随即亲赴阿灵顿国家公墓,为因“阿富汗战争”而殉职的2400员美国官兵致哀。而北约的秘书长史托腾柏格也选在当日,由正在欧洲访问的美国防长奥斯丁与国务卿布林肯陪同下证实,北约驻扎阿富汗近万员的部队,亦将随美军一起撤退,为欧美在阿富汗近20年的军事行动,正式划下一道休止符。

  不过,对美军而言,这道撤军的休止符,究竟是光荣的凯旋曲,抑或是耻辱的遮羞布,恐怕不能仅由拜登口中那:“撤军只是不想把责任推给下任”的华丽辞藻,及信口“美国已达成反恐任务,击溃发动911攻击的国际圣战士”这等自圆其说的单口相声所能盖棺论定。但拜登选择在国家公墓的撤军宣示,倒是多少透露着中国五代李后主在《虞美人》一诗中那:“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无奈现实,及唐朝诗人杜牧于《遣怀》中那:“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绝情寡义。

  事实上,说到阿富汗恐怖活动与战争的殷始,自然是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只是10年后的苏联却因帝国解体,自阿富汗铩羽而归,但美国则藉势介入这块他眼中的地缘战略大饼,而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更趁机训练了一批又一批阿拉伯世界的“外籍军团”,结合阿富汗境内出了名反政府的“塔利班”组织,一举拉下了苏联撤离后所留下的“亲苏政府”。

  这其间,在美国CIA所训练的“外籍军团”中,有一个赫赫有名,既是国际恐怖组织“盖达”(阿拉伯语:القاعدة,又称“基地”)的祖师爷,也是美国于2001年肇生“911事件”的主使者;最后于2011年5月2日,被美国海豹特遣突击队实施“斩首行动”,击毙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巴德北方小镇阿伯特,他就是闻名于世的奥萨玛·宾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