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山东模式”激活“一池春水”
作为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王鑫见证过“职校只能招收低分生”的黯淡时光。如今,她欣喜地看到更多高分考生主动选择职业院校,并通过“职教高考”的路径走向更广阔的人生。
在山东,“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渐生变化,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教高考”制度创新为代表,一条条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令人目不暇接。
2020年,山东全省中职招生录取44.4万人,比上年增加10.8%,2.5万人超过普通高中录取分数线;高职录取44.99万人,2.4万人达到本科录取分数线。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观念更迭背后是渐成特色的职业教育“山东模式”落地生根,深入人心。
2020年1月,以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为标志,山东开始迈入职业教育改革深水区。按照“起步成势、一年成式、两年成是、三年成事”的节奏,整省推进。目前,山东已设立4个试验区,建立12项制度机制,出台20个改革文件,启动495个改革项目。
激活“一池春水”,满目皆新。
面向基数庞大的职业院校教师群体,山东从招聘机制、薪酬政策等入手,开展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建设充满活力的双师型队伍。
在济南职业学院,一条条专为引入高水平教师设立的“绿色通道”令人耳目一新。针对高技能人才,该校在提供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周转房等常规待遇的同时,采取“一事一议”政策,职称聘用不受岗位及名额限制,甚至为配合这些高技能人才在企业做项目的需要,灵活安排其教学科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