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精铸小镇”的传承与飞跃

  中评社北京4月15日电/据新华社报道,“家有打铁郎,不愁没婆娘;家有打铁工,锅子不会空。”英花村村民周华兵的一天,是伴随着“叮叮咚咚”的锻造声开始的。这位49岁的打铁汉子,抡起铁锤不停地敲打着烧红的三指耙,仿佛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

  英花村所属的郴州市嘉禾县塘村镇,居于湖南南部的丘陵间。塘村镇锻造产业起于秦汉,兴于明清,历史悠久,是远近闻名的“锻造之乡”和“精铸小镇”。

  “打铁要身体好、吃得了苦、勤快,才能坚持。”靠着家族传承的手艺,周华兵从事打铁行当已有30多年,“村里大部分都是以家庭为单位作业,有些还去了广东、广西、贵州、江西等地。”周华兵说。

  和周华兵一样,嘉禾县菜刀锻造技艺传承人黄吉生跟父亲打铁也有30多年了。他如今和徒弟们每年要做30多万把刀具,销往全国各地。

  “要3000多锤才能做好一把刀。打铁时,身上流的汗不停流下来,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全身就像画地图一样。”黄吉生用双手托举着先辈留下来的事业,历经千锤百炼,成了小镇里名副其实的“刀王”。

  走进塘村镇“打铁一条街”,可以看到灰黑的作坊里,炉火正红,挥汗如雨的打铁工人正在捶打着锄头、柴刀、钉耙、火钳等农具。千百年来,塘村人凭着一把铁锤,“响”誉大江南北,火花四溅中也锤打出了一张耀眼的产业名片。

  随着行业的更新迭代,机械化浪潮滚滚而来,传承千年的打铁铸锅手艺,迎来多形态发展的飞跃。“从传统农具、刀具,到现在生产注塑机、汽车零部件,通过优势平台打造、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等,嘉禾锻造产业迎来大变化。”嘉禾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李棕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