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势头强劲 机构预计一季度经济高位增长

  中评社北京4月15日电/据经济参考报报道,2021年首季经济成绩单即将揭晓。多个机构和权威专家认为,由于供需加速回暖叠加去年低基数效应,今年经济总体呈现强劲复苏态势,一季度经济料高位增长,同比增速有望达到两位数。与此同时,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急转弯”,也会更加关注物价影响以及小微企业支持政策的落地。

  对于一季度经济增速,市场预期普遍较高。“一季度经济延续恢复向好发展势头,先行指标预示经济景气持续恢复,呈现出高增长态势。预计一季度经济增速有望实现两位数的超高增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指出。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全球首席经济学家花长春也表示,外需延续强劲态势,内需明显回升,出口维持高景气,地产延续韧性,消费、基建、制造业投资动能明显修复,预计一季度GDP增速18.5%。

  “预计一季度GDP实际增速为19.4%。”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即使去除基数影响,经济增长仍然强劲。一季度供需两端均有不俗表现。在供给端,春节之后复工复产更加顺利,企业积极调增一季度生产计划,工业生产动能强劲,景气度继续回升。在需求端,净出口继续保持活力,对GDP有明显支撑;消费方面,宅经济和必需品保持高增长;投资端保持韧性,尤其是地产投资1-2月对应过去两年复合增速达到7.6%。

  数据向好的背后,业内也提出要特别关注物价等影响因素,尤其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PPI超预期上涨,可能引发短期通胀预期升温。

  “近期大宗价格上涨斜率趋缓,市场对通胀上行预期较充分。关键是下半年内部和外部的供给冲击是否持续,若冲击持续,特别是国内定价大宗供给收缩,引起PPI和大宗超预期上涨,叠加下半年CPI持续回升,预计通胀对货币政策扰动更大。”花长春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物价走势客观上会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如全球流动性宽裕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通过贸易、金融等渠道向国内传导,但这种传导影响总体上是有限的、可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