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天气再度来袭 未来会成为常态吗
不仅是北京,据中央气象台预报,15日20时至16日20时,新疆南疆盆地、甘肃、宁夏、内蒙古中西部和东南部、辽宁中西部、吉林西部、陕西、山西、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中西部、安徽中北部、江苏北部、湖北北部等地将先后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内蒙古中西部部分地区有沙尘暴。
“此次沙尘天气具有强度弱、风力强、移动速度快、影响范围大等特点。”15日,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张涛介绍,与3月份两次沙尘天气一样,此次沙尘天气沙源地都是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发生的背景也都是由于蒙古气旋和冷高压天气系统导致。
不同的是,由于3月底至4月初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西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加之气温偏高有利于植被生长,地表状况良好,所以此次沙尘过程的起沙量比之前两次沙尘过程要少。此次沙尘过程上游的沙尘含量约为3000微克每立方米,而3月15日沙尘过程沙尘含量超过10000微克每立方米,3月28日沙尘过程沙尘含量也达到6000微克每立方米。因此,预计华北平原地区不会出现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沙尘暴。
“由于冷空气比较强,阵风风力较大,此次沙尘过程向南传输的速度会更快、距离更远,导致长江以北大部地区都将出现沙尘天气。”张涛强调,16日可能影响江南地区,但是越往南影响越弱,所以江南地区出现扬沙天气的可能性较低,PM10会显着升高,空气质量将受到影响。
与往年相比,今年沙尘天气似乎格外多。“今年沙尘天气确实是偏多的,迄今已经发生了7次。”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饶晓琴说,这主要是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西部等沙源地今年地表状况较常年偏差,这些地区降水稀少、气温偏暖,导致地表乾燥裸露,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加上今年3月以来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冷高压、暖低压天气系统形成的大风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