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配套措施如何完善

  中评社北京4月11日电/据人民日报报道,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作为一项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改革,可能带来哪些影响,记者采访了权威专家。

  延迟退休,将坚持小步调整原则

  有人认为,延迟退休意味着岗位减少,年轻人工作将更加难找。

  对此,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莫荣表示,静态看,延迟退休会对就业产生一定冲击。劳动力供给增加,自然腾退的岗位减少,短期内大龄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但这种冲击是有限的、可控的,不会挤压年轻人的就业机会。”

  从劳动力供给端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已连续8年下降,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仍将加剧,第二次出生高峰的人口(1962年至1972年)将进入老龄期,老年人口进一步增多,“一升一降”,在现有退休年龄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未来甚至可能会出现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

  从劳动力结构看,大龄劳动者与青年人就业岗位的替代性不强。“青年人的就业问题,更多取决于经济发展的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能否提供足够的、与青年人就业能力、意愿相匹配的岗位。”莫荣说,随着我国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特别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经济发展带动就业的能力不断增长,青年就业有广阔空间。

  “此外,延迟退休改革将坚持小步调整原则,若采取每年延迟几个月或者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的方式,每年因延迟退休而多出来的劳动力不会太多,甚至会被每年减少的劳动力相抵消。所以,年轻人没必要过度担忧。”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