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学化”顽疾能否化解

  中评社北京4月10日电/据光明日报报道,“一定要提前认字写字学拼音。”面对即将“幼升小”的孩子,不少家长从一批又一批小学生家长的“教训”中得以“领悟”。

  于是,每届小学新生中总有两部分人:一部分是为入小学提前做了知识准备的学生,他们已能读写汉字和拼音、已会百位数加减、背诵乘法表;另一部分是零起点的学生。

  “虽然教育行政部门也在小幼之间坚持抓两件事,一是禁止小学的招生考试,二是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然而由于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之间的巨大鸿沟,这对解决入学初期的学习负担下移问题,并没有明显的效果。”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华爱华表示。

  近日,《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出台。《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重要举措:国家修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强化小幼协同,通过实施幼儿园入学准备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为儿童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帮助儿童顺利实现幼小过渡。通过建立联合教研制度、完善共育机制、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强化科学导向,形成良好教育生态,推动科学衔接、有效衔接。

  《指导意见》要求,各省(区、市)要以县(区)为单位确立一批幼小衔接实验区,遴选确定一批试点小学和幼儿园,先行试点,分层推进。2021年秋季学期启动幼小衔接试点,2022年秋季学期全面铺开。

  关键词:双向衔接

  改变幼儿教育“学科化”“小学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