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外防输入勿放松 疫苗护照优先推
社评说,昨日本港录得7宗确诊个案,其中3宗本地,4宗输入,外来输入个案较多的主调不变。从输入来源地观之,菲律宾最多,其次为印度、巴基斯坦。印度近日疫情再次大爆发,每日确诊达10万宗,全球最严重;菲律宾的疫情也未能受控,每日仍有近万宗确诊。而且,由于检疫条件的限制,不少人在当地通过了检疫,抵港后却检出阳性。虽然说,入境后21天的检疫隔离发挥了作用,阻断其在本港的传播,但毕竟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威胁。有政府防疫专家及学者建议对来自高风险地区旅客采取一段时间的限入措施,或取消其航班,值得政府重视。香港抗疫一年多了,好不容易迎来第四波疫情的“水尾”,实在承担不起再次爆发的代价。
当然,谁都知道香港佣工紧缺,若冻结菲佣入境,会对不少家庭造成困扰。其中一个折衷的解决方法,就是要求已接种疫苗、取得“疫苗护照”的佣工才能入境,同时继续入境后检疫措施,双管齐下,可望将输入风险减至最低。在菲律宾,疫苗供应不足是客观事实,但为出境者优先接种则是道德责任,中介公司亦可在这方面发挥一些作用。
印度、菲律宾等国疫情反弹,折射全球在疫苗接种率方面的不均衡。发达国家有钱有技术,囤集了几倍于人口的疫苗,加上政府大规模推广疫苗,接种率快速提升,早日走出疫情阴霾的希望看高一线。这些国家正为重启经济而密切商讨通用“疫苗护照”,在可见的未来,“疫苗护照”将大行其道。对特区政府来说,需要因应大势,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严防输入,紧盯国际疫情形势,及时调整高中风险国家名单。二是积极与不同国家商讨“旅游气泡”安排。
社评说,特区政府既要眼光向外,更要眼光向内。“疫苗护照”应该先从内部实施起来,对于打过两针的市民,可逐步放宽其检疫安排,让其尝到“甜头”,这是鼓励其他人接种的不二法门,也可以促进经济内部循环。另一方面,特区政府须尽快回应民意诉求,将“回港易”措施由广东省扩展至外省市,也要考虑允许开放打了两针的内地居民入境消费。实际上,单是一个深圳就有二千万人口,近水楼台,这比同其他国家商讨旅游气泡安排要强得多。
疫情在变化,抗疫策略要跟着变化,对不同风险地区的检疫处理更要与时俱进,如此才能做得抗疫与振兴经济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