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消费贷 莫进校园来
整治乱象,拒绝“收割”
一段时间以来,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的乱象引发各界关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发展,在校大学生群体使用互联网消费贷款的不在少数,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记者了解到,不少校园贷款平台注册简单,甚至无需资料审核,并以免息、零息分期等字眼吸引学生用户使用。但由于无收入来源,且缺乏专业的指导,有的学生常面临还不上贷款的问题。
校园贷款平台带来的隐患不容忽视。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部分互联网小额贷款机构通过和科技公司合作,以大学校园为目标,通过虚假、诱导性宣传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诱导大学生在互联网购物平台上过度超前消费。这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
为杜绝“收割”,《通知》明确要求,小额贷款公司要加强贷款客户身份的实质性核验,不得将大学生设定为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
《通知》还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风险管理,严格落实大学生第二还款来源,规范催收行为,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所有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信贷信息都要及时、完整、准确报送至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